就在前天,我又梦到了生我养我的村庄,从我记事开始,差不多30年过去了,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30年足以改变一个人或者一家人的命运,而一座村庄,30年,它又会经历什么?我的村庄,说起来也不大,从东边村口到西边最远一户人家,骑自行车现在也不过几分钟。被村民们分为河东,河西,河北,以前我家住在河西,我爸妈从我二年级正式出去做小生意,而我就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着,我们家住在河西最北面一家。冬天的时候,北风呼呼响,晚上上个厕所后(家的西南侧),完全不敢看家外面,因为那外面都是田地,黑漆漆的,好像有无数个妖怪等待着吃小孩。我家门前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空地,但并没有圈起来,所以,这加深了我的不安全感。
小时候的村庄是热闹的,虽然那时河西人是最少了,但身为孩子的我可没这种感觉,因为小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大人们白天基本上都在田里,村庄里就是我们的乐园,爬树,捉迷藏,去田里逮田鸡捉蛇,天气好的时候,我小伙伴郊游,,制作泡泡液,坐在窄窄的桥上吹泡泡,有太多美好的时光,农忙的时候,有时候要帮着拿饭到田里给大人吃,插秧的时候也一起到田里,打成熟的水稻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们也在一旁玩,那时,我们村中间位置还有个场地,是大家一起打麦子,堆麦秆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地。我记得我家5块田的位置,记得哪块中的是水稻,哪块种的是棉花,哪块种的是菜籽,还记得那些大人干的热火朝天,而我天真快乐的时光,我记得我们河西桥下边的枸杞一样的红果子,还记得桥东边的桑葚树,看弟弟在这儿钓过龙虾,也在这里看到把粮食或茎秆运回家的村民。河西的第一家就是义珍奶奶家,义珍奶奶去世有快20年了吧,他去世的时候我大概在县里上高中。义珍奶奶以前喜欢叫我,莉莉呀,乖乖肉啊。。。义珍奶奶曾在她的小灶上给我们炒槐花,我记得是用方便面粉子炒的,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这是无上的美味。义珍奶奶的房子就两间,一间主间厨房,一个房间,房间里放了两张床,她和她的孙子还有外孙外孙女睡里面,对于义珍奶奶的老公,我没什么印象了,之前听奶奶说,他们两个也有一段历史。义珍奶奶旁是义民和义高家,再旁边是六嗲嗲家再过一个桥,桥下是六嗲嗲哥哥家,旁边是小民家,荣荣家,我家和华育家;桥右边是木平奶奶家,我三爷爷家,大奶奶家,羊头家和羊头叔叔家,五奶奶家和我爷爷叔叔家;河东有十几家,其中和我同年的是慧慧家和小同家;河北有和我同年的美玲家,小帅家,还有我四爷爷家,还有小伟家,小龙家,等等。我们村庄人口鼎盛的时候应该有200人,而现在这一数字在40左右,可能还不到,常住人口。今年我们村有走了以为,华育的爸爸,在我眼里,他一点都还不老,虽然也70岁了。去年的大年30,义道爷爷很突然在床上去了,庄上人说,是木平奶奶把他“带”走的,木平奶奶前几年生病走了,小时候妈妈经常到她家拉家常。而村里其他很多家都搬到靠镇上了,其实从我现在的家(初一我家盖到了河东)到镇上电动车不过也才不到十分钟。一部分人到靠镇子的地方重新盖了房子,另一部分去城镇帮小孩带小孩了。以前过年很热闹的,就在十几年前,还有其他队的娃娃去我家要糖,我小时候也去过。再说,绝大部分人家的田地也承包给大户了,只留些自己的口粮和菜地。村里现在大部分人集中在河东这一块,好多人的名字我也记不清或是忘了。河西常住人口是10个人,河北8个,中间还有一户,两个人,我们河东大概20个,这么一算,就差不多40个人,过年的时候,人会多一些,但依旧感受到冷清,以前,四爷爷,五爷爷,四奶奶,都会来串门,现在叔叔还常来,其他就是深深,美玲妈,或是以前的村民到田里,弄菜的时候会经过我们家,停下来玩会儿,闲的时候也会打麻将,我们家位置比较好,奶奶说,我们家门口不缺热闹。但当他们下田干活时,有时会异常地安静。
之前看到过一个隔壁市的有名的作家写了她的村庄(也好几年了),我也想写一本关于我们村庄的,阳光依旧晒在村上,水依旧绕着村子,可房子拆了,人走了或是“走了”,有时候不敢去想再过30年会怎样,或是20年,我希望亲爱的爷爷奶奶可以长命百岁,我也会多回去陪陪他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2195861/0582be6fc6d4178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95861/719db153248862b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95861/9a7cd3e0bd386a6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95861/7b043036ed558c5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95861/6d1b2e7c327f404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