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社交圈子

作者: boomwu | 来源:发表于2019-12-26 15:00 被阅读0次

    1、什么是社交圈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那么社交圈子也是一样,我们常说圈内谁谁的八卦,其实也就是根据喜好把玩到一起的人划分到一个圈子里。

          社交圈子,将这些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网络上,通过社交平台建立圈子,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愉快的谈论一起喜欢的事物。聊出感情,就产生我们常说的“网络一线牵”的热门网络用语。

           社交圈子一般由兴趣爱好、粉丝群聚集到一起,再在其中自由裂变、融合更多的兴趣。

           举个例子:最近比较热门的魔道祖师,衍生出了很多微信、QQ群,大家都积极添加进去。那么在群里不可能只聊魔道祖师的小说,其衍生出了广播剧、动漫、cosplay以及周边商品;在聊到这些的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语言的自由发散,会由以上的魔道祖师广播剧发散到别的小说以及广播剧、广播剧cv配过的其他广播剧、魔道祖师同期上线的其他动漫、cosplay服装以及其他角色的服装、包括是否一起购买一样的周边实体商品如抱枕、人物立牌等等。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社交圈子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圈内会伴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自由发展其他的共同爱好,互相融合各自的兴趣点,以及鼓励消费等。而这些行为都是由用户自发产生,没有任何所谓的官方引导。

           圈子会伴随圈内部分人的喜好转移方向,因为存在羊群效应(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也称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从众心理),俗称跟风。会根据几个圈内起头的人调转整个群的方向。为什么会是几个人而不是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在圈内发起新的话题,如果大家不熟悉也不感兴趣,一般是没人响应的;假如有几个人参与讨论,讨论出来的内容能引起旁观人群的注意,那么大部分人就会一改先前的冷漠,参与其中一起讨论。或许到这里有人发现,“托”往往就存在于先前参与讨论的几个人当中,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是一种手段,因为在圈子里,这种现象是经常出现的。

    2、如何建立圈子

           一般来说圈子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那么圈子是否存在排外特性呢?或多或少存在的。不能随便一个人都能进来融入整个圈子,从一开始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的人群,整个氛围都存在排外的功能,因为融入不到其中。所以个人认为打入圈子不如建立圈子。

    我们来看不同圈子的建立:

           半次元,哔哩哔哩旗下主推二次元群体,整合了同人漫画、cosplay、同人文等创作人群,属于内容社交APP。我们知道,哔哩哔哩本身就是由二次元相关的动漫起家的,到今天的规模,平台中已产生不少二次元意外的内容,比如科普视频、up主上传的其他自剪辑内容等,平台鱼龙混杂;而半次元则属于其二次元相关的内容载体,里面包含各种二次元UGC,平台主推Coser和他们的作品。可以说,半次元建立了一个属于二次元群体的圈子,其中聚集二次元相关的创作者和粉丝,通过UGC达成创作者与粉丝的无缝连接。

           网易云音乐,今天主要来讲它的评论。相信不少用户手机里同时存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两个APP,在音乐版权竞争激烈的状态下,困扰的依然是用户群体,听歌而已,没必要下那么多APP。但有些歌曲又与平台绑定,部分歌曲只能在QQ音乐里能听,部分歌曲又只能在网易云音乐里听。这种现状十分影响用户体验(题外话了...)。说回来,为什么一个音乐APP的特点之一是灵魂评论呢。在这之前我们大家都只是在听歌,喜欢一首歌,把它反复听很多遍,然而歌曲其中讲述的什么样的故事,歌曲创作者创作的根据又是什么,歌曲属于什么风格...等等,这些都无人关心。如果十分想了解,大多去百度搜索这首歌曲相关的内容。记得网易云音乐歌曲评论区发展起来时,当时出现一个词“神评论”,翻阅评论时能看到不少科普歌曲故事、分解,甚至是分享自己个人故事的内容;有些使人潸然泪下,有些直戳红心,总有一条使你动容。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网易云音乐的评论让人有一种归属感;换言之,找到了“懂我的人”。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建立了个“音乐情感树洞”的圈子,在里面可以更多的了解正在听的这首曲子的故事,以及别人在这首曲子中的感悟,发表自己的感言与他人交流。

           快看漫画,漫画APP。是啊,它就是一个用来看漫画的APP。APP中的“世界”是该平台的社区模块。可以在里面关注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家、原创画师等等,并可查看他们的作品,在评论中与他们交流。拉近创作者与其粉丝的距离。这更倾向于把粉丝聚集到一起互相交流的圈子: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漫画打call!而粉丝变现之后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强劲的。

           举了三个例子,我们说回如何建立圈子。

           半次元建立的基础在用户对二次元的喜爱,网易云音乐在用户对音乐的喜爱,快看漫画则是喜欢看漫画的用户。可以见得,建立圈子的基础在于用户的兴趣爱好--我们通过相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到一起,通过沟通结合相互的喜好,再通过相互的鼓励和邀请完成一次到多次的变现。

    3、促进圈子的活跃

           创建者需要经营圈子,不管是平台还是个人。把人聚集到一起,没把气氛燃起来,没有后续的行为发展,那么这个圈子最终变成我们所说的“死群”,里边躺着不说话的“僵尸成员”。

           所以前期,在大家聚集到一起互相还有新鲜感的时候,管理者要趁热打铁,制造各种相关话题,以便大家热烈讨论,去发散。前期的话题制造、抛出相关的热点、奖励创作内容的头部用户。如果把问题转换到群聊当中,我们能靠到冷群时,群主会抛出各种话题,或者发个红包暖群等行为,其实就是在做群员聊天的引导,俗称带节奏。当然,引导的方向一定是与圈子人群兴趣相关的,否则引导无效。

           最佳的状态是用户定期自发生产内容,达到社区规模的氛围,再有几个头部成员炒热气氛。

    4、圈子用户的变现

           圈子有人了,那么它是怎么变现的呢?我们不指望变现能全部覆盖所有成员,而是提高其变现的次数、以及变现人数的增长。

           说一个我们熟悉的圈子变现案例,群聊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推荐什么产品,一顿“安利”(就是推荐)之后,感兴趣的几个人开始互相鼓励邀约一起买,买完了之后还到群聊里返图,说一说自己对该产品的评价,接着又说来了一批感兴趣的人,再次过滤循环一遍几人互相鼓励邀约一起购买的场景......直到无人响应;此时大家都在互晒同款,增进情感交流。这样的循环最长时间无可估量,按圈子里成员感兴趣程度而定,有些成员也许在半年或一年之后才对该产品感兴趣,再次参与进来讨论的现象也存在。通常我们接触到的产品推荐到圈子成员完成“团购”再返图的场景只有一轮。

           案例中包含了一次变现和多次变现,每个产品在圈子中的变现如同漏斗,一轮一轮的筛选过滤,随着变现的次数逐渐减少变现人数。

           而在变现的过程中,用户的心态将随着与成员的沟通产生不同变化,比如:

           ①对该产品感兴趣,计划购入--主动推荐,同时直接购入

           ②对该产品感兴趣,不计划购入--主动推荐,看看谁会购买,同时鼓励对方返图看看效果

           ③只是了解产品,感兴趣谈不上--被推荐,或产生了兴趣,同时直接购入;或先收藏,暂不购入;或了解了,但不感兴趣,不购入

           ④不感兴趣--被推荐,或产生兴趣转变为①(所谓的真香定律

    解释真香:该词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下定决心不去或去做一件事情,最后的行为却截然相反。主要用来表示某人预计的事情和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的一种心理状态。

           ⑤不感兴趣--被推荐,依然不感兴趣

           圈子中也不乏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多带多的裂变现象,这种自由裂变的现象也是平台最为喜爱的。只要圈子构成规模,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裂变收益。然而这些都建立在圈子活跃的基础上。


           社交圈子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们因相同喜好聚集到一起,因信任互相融合,因鼓励加速裂变”。然而圈子的经营也很重要。我们把格局放小一些,就像自己创建一个Q群或微信群,把好友加进来了之后,让他们每天在群里活跃,前期也需要群主的引导和鼓励。

           关于社交圈子我们就先聊这些,有不同看法欢迎一起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一谈社交圈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ak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