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211《第七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孩子们对这些信息的敏感和关注程度是非常惊人的。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儿童教育专家海姆•吉诺特给我们讲述了下面这个故事。妈妈带着5岁的布鲁斯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到幼儿园后,布鲁斯抬头看了看墙上的画,对妈妈说:“这么难看的画是谁画的?”妈妈立即更正他说:“这幅画这么漂亮,你却说很难看,这很不好。”但老师完全明白布鲁斯的意思。“请进,”这位老师说,“你不需要画出漂亮的画,只要你喜欢,你可以画不好看的画。”布鲁斯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微笑。她回答了布鲁斯心里真正的疑问,那就是:如果一个小男孩画画不好看该怎么办?
接下来,布鲁斯看到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他把车捡起来,用一种自以为是的口气问:“是谁把消防车弄坏的?”妈妈再次抢着告诉他:“谁弄坏的对你来说有什么区别吗?这里的人你一个都不认识。”但老师理解布鲁斯的疑问。“玩具就是用来玩的,”她对布鲁斯说,“有的时候玩具就会被弄坏,这种事经常发生。”布鲁斯真正的疑问再次被解答,那就是:如果一个小男孩弄坏了玩具该怎么办?
「A1,激活经验」
文中的对话触动了我们,我们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对他们进行评价,给他们带来了伤害。比如,孩子做手工时,物料撒了一地,妈妈说孩子把家弄得很乱;孩子完成作业时跳过了一些题目,还有些题目回答的简单,爸爸说孩子不认真;孩子没有和小朋友分享玩具,被指责自私。
老师的回答从成长型思维的角度出发,让布鲁斯感受到在这里不会被批判、不会被贴标签。
请回忆最近当孩子做的事情不如你所愿,或者和孩子相处时不愉快的事情,当时你如何想的,试试模仿拆页中老师的方法,你现在会如何对孩子说。
【A1】有一天下班回家,一进屋就发现,儿子把屋子弄的乱七八糟的,画笔玩具满地都是,当时我很生气,就冲他大声说:你都多大了,就不知道东西从哪拿的然后再放回到哪里去的道理吗?孩子也很不开心,生气的对我说:家里就是自由自在地方,我一会儿再一起收呗,为什么一定按着你的想法做?
【 A2】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应对。
有一天下班回家,一进屋就发现,儿子把屋子弄的乱七八糟的,画笔玩具满地都是,当时我很生气,我让自己深呼吸后平静心情:宝贝,你的屋子已经让我没有办法落脚了,我们可以一起先整理一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