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王安石有一首诗,说:“蝉燥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提倡从胎儿婴儿开始听多种声音。
所谓多种,
其中有音乐做背景,
多一种就是中文经典诵读,
再多一种就是外文经典诵读,就是三种。
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我们耳朵是二十四小时三百六十度开放,世界上所有声音都同时汇聚到耳朵里,如果你分析世界的声音,不下一千种,只是有的你注意到,有的没有注意到,有的比较大声,有的比较小声。
现在只多了这三种声音,有人问我们的孩子会不会产生混淆,甚至有人问孩子会不会发疯,我说如果会发疯,大人会先发疯,孩子不会。
因为大人用注意力来学习,你同时注意很多种声音,如果你能力不够,就会差生干扰混淆错乱慌张,假如你不注意他,就不会,就很自然。
越小的孩子越不需要注意力,他正是全盘吸收的时候,所以越小越适合这样教。
不过从小到大,随时保留古典音乐的声音是可以的,如果你要思考问题,经典诵读可以关掉了,如果是游戏的时候,对他的意识是没有影响的,他的潜意识却吸收了。
这是以最短的时间吸收最大量资讯的好方法,我没有听说一个孩子听多种声音会发疯的,不要受原有的观念局限,
要知道孩子是无限的,
观念要完全的展开,孩子的吸收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他的生命当中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价值,
千万不要以我们的有限去限制他。
我们所说的多种,也不过是音乐和经典诵读,这有什么关系,最多多一种外文,你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他只是一种文化酝酿过程,是很自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