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近过年,我的朋友们也纷纷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大家也热闹的在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旅程。
我一东北的朋友浩哥抱怨说,回去后肯定要被父母管着,得十多天上不了游戏了。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一片共鸣。
前不久刚到家的璐璐响应的最快,话语中全是抱怨。
“我现在玩个手机都要偷偷摸摸的,只要被他们看见就皱眉,可他们自己不也是闲了就抱着不撒手吗?”
群里的气氛越发热烈,大家从开始的假期喜悦感逐渐把话题转移到了多久能回去上班上学的问题。
而我也兴致勃勃的加入其中,直到妈妈端来一碗米粉放在面前,才意识到原来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我刚拿起筷子,便听到身旁母亲的叹息,心虚的把手机倒扣在了桌面。
“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吃这家的米粉吗?”
我这才注意到面前的米粉并不是妈妈做的,而是专门跑到另一条街的店买的,她的头上甚至还有未融化干净的雪花。
我愣愣的看了她一会。
有些事你忘了,他们却永远记得。
2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从小虽然说不得多受宠,却也都是被捧着长大的。
村上春树曾写道,“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仿佛一瞬间,自己就长成了大人,开始独自在外打拼,开始减少与父母的通话,开始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恍然间这世界,仿佛也变了个模样,而父母的身影也变得越来越小。
某天我堂弟给我截图他妈妈新换的微信头像,是小时候他坐在门槛上的照片,姨母站在他身后满脸笑意。小孩脸蛋红彤彤的,脑门上还俗气的画了个红点。
堂弟气急败坏的发了个好几个表情包轰炸我,催促我一定要担起督促他妈换掉头像的伟大任务,以维护他的英明形象。
我却忍不住放大了那张图片。
我从小与姨母关系很好,近些年随着长大却很少见面。上次见到她时,只记得她带笑摸了摸我的头,眼角满是风霜。
可这张照片里的她却笑的如同少女,眼角眉梢都挤满了快乐。
什么时候,我已经渐渐忘记了她年轻的模样呢?
3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编作文的经历,而写到亲情,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己生病被父母连夜送到医院,衣不解带的照顾的情节了。
几乎每个人都写过这样的桥段,而这样的桥段,也的确在千万家中发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就这样,看着他们的身影不断变小,看着他们的头发逐渐花白,看着他们的眼角染上岁月的痕迹。每到这时,便想起这句话,恨不得时间能拉长些,再长些。
可人的一生啊,就只有这么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如今,我成熟的像个大人,而父母却渐渐变成了孩子。
他们给我们发消息的频率逐渐变高,而我们回他们的越变越少。
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我们与父母仿佛角色互换了。
人的成长的历程,仿佛是从小孩变成大人,接着又从大人变回小孩的一个过程。我们逐渐变得无坚不摧,可我们的父母,却变得越来越脆弱。
小时候总觉得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而他们也永远只展现那副坚硬的铠甲给我们看,而把自己柔软的内心藏的严严实实,不叫我们窥见分毫。
可是他们不是不累,只是想叫我们过的好一点,再好一点。
直到现在,有时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思念诉诸于口,而是说着他们擅长的口是心非的话。
“你在外面要好好的,钱不够了就问家里要。”
“我们身体很健康,不用回来,你来回奔波太辛苦了。”
而这些隐藏在背后的小心翼翼,其实都是数不清的思念与欣慰。
“我们很想你,可是更希望你自己在外生活的好。”
“如果可以,我们也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4
有人曾说,“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与孩子组成了一个家,这个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不论在外漂泊多久,我们终将返航。
而人生老病死,最后剩余的只有回忆。在那之后,我们便只有独自前行,组建自己的家庭,承担自己的责任。
有些东西错过的太快,有的感情不能等待。
回忆只会停留在过去,可我们还有来日可期。
陪伴,便是最好的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