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菜
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现今鲁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其著名品种有“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等。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其著名品种有“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等。建国后,创新名菜的品种有“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等。
二、川菜
在秦末汉初就初具规模。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现今川菜馆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重视选料,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烹调方法擅长于烤、烧、干煸、蒸。
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浓,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如家常味、咸鲜味、鱼香味、荔枝味怪味等二十三种。代表菜肴的品种有“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等。
三、粤菜
西汉时就有粤菜的记载,南宋时受御厨随往羊城的影响,明清发展迅速20世纪随对外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特长,粤菜也推向世界,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
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狸、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三蛇龙虎凤大会”、“五蛇羹”、“盐火局鸡”、“蚝油牛肉”、“烤乳猪”、“干煎大虾碌”和“冬瓜盅”等。
四、闽菜
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它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如海鳗、蛏子、鱿鱼、黄鱼、海参等,因此,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著名菜肴品种有“佛跳墙”、“醉糟鸡”、“酸辣烂鱿鱼”、“烧片糟鸡”、“太极明虾”、“清蒸加力鱼”、“荔枝肉”等。
五、苏菜
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与浙菜竞修秀,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江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
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尤以鸭制的菜肴负有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等。
六、浙菜
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湖山清秀,山光水色,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久负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生爆蟮片”、“东坡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叫化童鸡”、“清汤鱼圆”、“干菜焖肉”、“大汤黄鱼”、“爆墨鱼卷”、“锦绣鱼丝”等。
七、湘菜
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其著名菜肴品种有“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鸡”、“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莲”、“金钱鱼”等。
八、徽菜
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的。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的著名菜肴了。其烹调方法擅长于烧、焖、炖。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红烧果子狸”、“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
也有一种 四大菜系的叫法: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
淮扬菜
淮扬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致美的声誉,它始于春秋,兴在隋唐,盛于明清,几百年来其制作精细、风格雅丽、清鲜平和的特点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淮扬菜系因其厨艺精湛、味兼南北、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格调高雅。
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刀功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著名菜肴有扬州炒饭、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口味清淡微甜,主要菜品有狮子头、软兜长鱼、拆烩鲢鱼头、水晶肴肉、文思豆腐、三套鸭、烫干丝、以及文楼汤包、扬州炒饭等。
经典名菜的典故
东坡肉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是沿江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也是享誉中外的徽菜传统名菜。目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传,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无为县厨师采用先熏后卤的独特方法烹制鸭子,成菜色泽金黄油亮,滋味鲜美可口,其制法与口味均独具一格,因而全县闻名,故称“无为熏鸭”。后来传至各地,到清末已闻名全省,销往各地,成为安徽省人们最喜爱的特色菜肴之一。
无为熏鸭最初的由来还跟朱元璋有关系。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穷,给人家放牛。但是东家不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干起捉野鸭子的活计来了。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里,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
后来,这一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并由安徽省无为县卖牛肉的回民马常有发扬光大,还摸索出用锯末熏鸭的独特制作工艺,从此无为的马常有清真熏鸭生意做大了,而“无为熏鸭”成了风靡全国的地方风味食品。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1909年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成都通览》(清·傅崇矩著)已将此店及“陈麻婆之豆腐”,列入与包席馆正园、钟汤圆等店齐名的23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清末诗人冯家吉《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大家应该都吃过吧。入口香嫩,红而不辣,辣而不猛,实在独具特色。
这道菜是清朝进士丁宝祯的杰作。说到古代的进士,很多人眼前就浮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模样。丁宝祯偏偏不是这样子,他不仅爱读书,更爱美食,而且具有创新精神。他在山东当巡抚时,要求家里的厨师创新美食,用山东爆炒方法制作炒鸡丁。
至于为什么叫“宫保鸡丁”呢?原来是因为丁宝祯抵御外敌有功,被封为“太子少保”,大家都管他叫“丁宫保”,而这道宫保鸡丁也就彻底地火了。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这道菜被很多人质疑过:鱼香肉丝为什么没有鱼呢?
鱼香肉丝这道菜原本叫做“鱼香炒丝”。据说以前四川有一家人偏爱吃鱼,在煮鱼的时候会用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制成调料去腥味。有一次,贤惠的女主人舍不得浪费剩余调料,就把它加入菜中,没想到获得了家人的一致好评。鱼香肉丝的初级版“鱼香炒丝”就诞生了。
后来,四川人改进这道菜,在鱼香炒丝中加入肉、猪肝、茄子等,这就成了后来我们吃到的鱼香肉丝。
夫妻肺片
听到这个名字,仿佛就闻到了一股爱情的味道。
对于动物的内脏,很多人是退避三舍的。据说四川有一对摆地摊的小夫妻,每天清晨都到屠宰场去捡被别人丢弃的动物内脏。这对夫妻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在他们锲而不舍地研究下,终于做出了可以使牛肚白嫩如纸,牛舌淡红如桦,牛头皮透明微黄的美食,然后以红油、花椒、芝麻、享有、味精、上等酱油、鲜嫩芹菜等作为调料,成就了这道菜。
因为原料是在废弃堆中找到了,原本称为“夫妻废片”。后来,经过人们的改进,觉得“废”字太难听了,就改为“夫妻肺片”。
西湖醋鱼
你爱吃醋吗?酸酸甜甜就是我,西湖醋鱼来一口。
说到西湖醋鱼,这可是杭州的一道名菜啊。据说,南宋时期,宋家有兄弟二人捕鱼为生。当地恶霸垂涎宋嫂美色,杀害宋家哥哥。宋家小弟和嫂子到官府告状,谁知官场黑暗,反遭毒打。回家后,嫂子让宋家小弟赶紧逃走。在分开的时候,嫂子用糖、醋烧了鲩鱼一碗,对兄弟说:“这道鱼有甜有酸,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出人头地,不忘辛酸。”
若干年后,宋家弟弟护国有功,衣锦还乡。惩办了恶霸,却找不到嫂嫂的下落。没想到,宋嫂隐姓埋名做了一名厨工,在一次外出赴宴中,宋家弟弟凭借这道菜,终于和嫂嫂团聚,而西湖醋鱼也因此红遍大江南北。
佛跳墙
关于佛跳墙,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传说。
福建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新婚媳妇要在出嫁第三天亲自下厨。而福州有一个富家女,从小娇生惯养,十指不沾阳春水。出得厅堂,入不得厨房。出嫁前夕,她妈妈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做成各式菜肴,一一用荷叶包好,告诉她如何烹煮 。谁知,到了第三天,大小姐把烹饪方法忘得一干二净。情急之中把所有的菜一股脑儿倒进一个绍酒坛子里,盖上荷叶,撂在灶头。 没想到第二天,香味飘满整间屋子,新媳妇的厨艺获得了全家人的赞赏,这就是佛跳墙,又叫做“十八个菜一锅煮”。
蚂蚁上树
这个菜名听起来不是那么地优雅,那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说到蚂蚁上树,就不得不提一下关汉卿笔下那个六月飘雪的窦娥了。
身为童养媳的窦娥非常孝顺婆婆,一门心思想给婆婆做好吃的。可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家中的食材太有限了。窦娥急中生智,用小块猪肉切末后,葱姜蒜等调料爆炒,然后,放一小把粉丝翻炒片刻。等窦娥把这道菜端给婆婆时,婆婆老眼昏花,把肉末看成了蚂蚁。但是,婆婆尝过之后,非常满意,不仅夸奖了窦娥,还给这道菜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蚂蚁上树。
待续:类似还有中国 糕点故事、酒水故事、香烟故事 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