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们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疾病的困扰,然而,听了常青藤生涯教育研究院公益课堂关于心理健康的讲座才知道,原来还有更多的内涵。
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一个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能够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由此可知,一个健康的人,首先是没有疾病的困扰。这一点说明,人的身体是很健康的,但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是完全健康的。
其次是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这一点说明,人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消极悲观的人往往会很自卑,容易导致抑郁。
最后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说明人在社会交往上是健康的,能够很快地适应环境,也不会感到孤单。
精神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身体有疾病时需要医治,精神上有疾病时,更需要医治。愿大家的每一天都健康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