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外交话语有一个词叫“巴铁”,对应到高层外交话语里便是中国-巴基斯坦之间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知道是观念指导消息,还是消息促成观念,一旦中国或巴基斯坦发生了天灾或人祸涉及国际援助时,诸如中国援助巴基斯坦或巴基斯坦倾囊相赠战略储备之类的消息便会大热一把,汶川地震如是,玉树地震如是。
中国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去过巴基斯坦的,甚至对巴基斯坦是基本处于空白认知的。但是,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消息和观念双重作用下,大家普遍对于巴基斯坦颇有好感,境外媒体也往往在中国“不结盟只结伴”的外交话语体系中称巴基斯坦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盟友。
那么,从中国-巴基斯坦的国民亲近感的形成便可以抽象出一个比较粗糙的亲近感的生成机制,即消息——观念——话语。当然,孤证不立。不过,很有幸,有机会参加了加拿大总领馆为招待Junior Team Canada的酒会,于是拿来在枫叶之国的青年身上试了试。
去之前,我查了一下加拿大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加拿大认为其稳定繁荣与美国和西欧密切相关,故其外交也也这两方面为主要支点,尽量与其保持协同一致。
政策之外,现实之中,有人说加拿大人对美国人很反感,但实际上加拿大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对美国有着极大依赖。也有评价说,加拿大作为老牌英联邦成员国,直到上个世纪上半叶仍存在着极强的英国认同。此外,其境内曾一度叫嚣要独立的魁北克省的法语意识也还很强烈。当然,对于华裔来说,中国也是一个选项。由于加拿大虽然与美国同属移民国家,但其政策并不似美国那么强调的移民归化,因此加拿大华人对于中国文化、语言等保存地都相对较好,因此,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中国的认同感也相对较高。
那么对于一个加拿大人来说,谁是他们的“巴铁”呢?
当然,当面聊的时候不能说巴铁,于是我问的是,在美国、英国和法国之间,你对哪个国家感觉最亲近?
A同学刚上大学,他自己的说法是他来自加拿大的French Part,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魁北克省。A同学家里人都是说法语,不会英语,他自己在网上自学的英语,也仅仅在学校才用英语。A同学比较老实,他把我所说的You理解成了“你们”,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于是就开始跟我绕圈子。当我意识到之后,纠正他说,不从你Youth Ambassador的立场,不用大局观,就谈谈你的Personal Idea。此前那么热情洋溢地给我介绍一通魁北克的A同学,给了我一个令我有些吃惊的答案,美国。因为,他很喜欢美国的流行文化。
B同学,加拿大华人,小时候移民加拿大,现在只会说一些广东话。我问他同样的问题,当然除了美国、英国和法国之外,还加了中国,他犹豫了一会儿,没有回答,于是我问,那是中国么?因为他跟我说,他此前回过多次中国,对于广州、北京的印象很深刻,站在Westin53楼的玻璃幕墙前,他惊叹解放碑的CBD比他们那儿整个Town都还大,即便是他们的城市也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他继续想了想,肯定了我的猜测。
C同学,移民自教育竞争压力很大的河南省,并且深深庆幸自己躲过了这么大竞争压力。她的回答也是美国。因为,她认为美国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发展前景。
当然,三个案例还远远不足以验证我这个粗糙的国民亲近感的想法。但是,两相比较来看,微妙之处在于,我们和“巴铁”的铁是一种落难互助的难兄难弟认同,加拿大的青年,除了认同中国的华裔以外,更多是一种美国文化软实力与市场吸引力的向心力的认同。
孰优孰劣,不敢品评。谁高谁低,不得妄议。继续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