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2年年度写作营(齐帆齐商学院)
元宵节,我多希望你能笑着赏烟花

元宵节,我多希望你能笑着赏烟花

作者: 芳酱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2-15 23:21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 No.6】

       文 / 芳 酱


    俗语有云,过完元宵,才算真的过完年。

    而对于我们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这个年,是我们开始动身回工作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提前结束了。

    而烟花满天飞的元宵节之夜,我们似乎成了那个想要极度清净的局外人。

    窗外此起彼伏的烟花,声响在耳边阵阵响起,心头的落寞也随着烟花,洒落了一地。

    我不敢抬头看烟花,就像不敢揭开心里的那份混沌的失落感一样,此刻我更愿意选择——屏蔽。

    然而我们终归是有血有肉的凡人,烟花那么大的声响挂在耳边,我们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每逢佳节倍思亲”,似乎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愫,谁也逃不掉。

    和家人在一起时的那份珍贵,似乎只有离家之后才凸显出来。

    李商隐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诗句,来形容我们此时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是啊,与家人在一起时,我们总是习以为常不懂得珍惜,甚至因为一两句意见分歧还暗自较真,生闷气。

    人生苦短,哪有那多时间供我们吵闹呢?相聚那么难,就不能和和睦睦地相处,好好珍惜当下吗?

    从小我就羡慕别人的家庭,气氛那么融洽,那么和谐,那么有趣,而我们家永远是无休止的争吵。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小时候感到无能为力的事情,长大了,还是无能为力。

    一想到这里,内心的凄凄然又加重了几分。

    人有的时候就是很矛盾,持续某种状态久了就会心生厌倦,脱离了那种状态很久之后又会十分想念。

    就像在家时一样,一听见不喜欢的声音就想逃离,可是一旦真正离开了,又无比地想念。

    对于家的感觉,既有深深的依恋,又有想要逃离的成分在里面。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终于能坦然地说出口了。

    这样矛盾的心情,或许是人之常情,我们无需否认,更无需辩解。

    或许正是这份矛盾,才让我们对家有了浓得化不开的感情吧。

    又或者正是这份矛盾感的存在,才让我们在异乡和思乡之间得到了一点点平衡,不至于我们走向两种极端吧。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人们都非常地重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习俗标配。

    吃汤圆的风俗开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更有美其名曰“元宝。

    记忆里,我已经快要想不起来在家过元宵节的那些年是怎样一种场面了。我也已经快记不清,在家过的元宵节,是吃的饺子,还是汤圆,又或者吃的只是一顿普通的家常便饭了。

    到异乡后,或许是想弥补内心那种复杂的思乡之情,便也会刻意地去入乡随俗,提前在超市买一份汤圆囤起来。

    元宵节这天,虽然吃入口中的汤圆不知何滋味,但“完成”了这个习俗,内心就好像能踏实一点。

    满目烟花空欢喜,元宵之夜更思乡。

    元宵节,我多希望你能笑着赏烟花。


    (22年度年度营第6篇,1309个字,共累积10478字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宵节,我多希望你能笑着赏烟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kr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