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正月十五,就会勾起我小时候过元宵节,晚上赏冰灯、看烟花的记忆。
01
我的家乡是一座东北小城。元宵节这天,各单位都会早早下班,人们回家吃完团圆饭,六点钟不到天就黑透了,然后全家老小穿戴整齐,去看灯。
大家在电视上看过哈尔滨的冰灯吗?造型或精致,或雄伟,晚上灯光亮起,流光溢彩,彩灯照耀下的冰雪晶莹剔透,仿若童话世界。
小城的冰灯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和大城市的冰灯一样好看。
每年固定都会有的造型是假山、大船、长城、滑梯、弥勒佛、观音菩萨、八仙过海等等,当年的生肖是什么动物,那个动物的造型就会格外多些。
现在再看当时的照片,发现冰灯做得很是粗糙,球不是圆的,砖不是平的,有个动物还看不出是狗还是虎。
六岁的我只不过儿时见识短,也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元宵节这天五彩缤纷的冰灯,已经是平淡生活中极大的乐趣。而且一年里只得这一天,即便是做工粗糙的冰灯,也足够小城的人们涌上街头,欣赏这来之不易的美景。
02
看灯的固定地点是小城的中心,东西向的三条街,全长不过千米左右,若是平时一来一回走一遍,半小时便足够了。
但是元宵看灯的时候,全城的人都涌在这千米的街道上,真真是摩肩接踵、密不透风,每一步都不是自己走的,而是随着人流涌动,被推着走的。
为了不把孩子挤丢,小一点的孩子,一般是骑在爸爸的脖颈儿上,大一点就紧紧拉着大人的衣袖。
爬长城、游西湖时,也是人头攒动,但在我看来都是小场面,比不过当年元宵节赏灯的密度大。
跟着人流从西头挪到东头,看完路南侧的灯,再反过来从东头挪到西头,看路北侧的灯,大概要一个多小时。
如果中途觉得哪里好玩,就从人流中穿过来到路边,拍个照,玩一会儿。走走停停一番,怎么也要两个小时。
在东北,五九或者六九的时节,在晚上呆两个小时,怕不是要冻僵了。但是元宵看灯人太多了!大家互相挤着,而且人们心里还有股子热情,就一点都不冷了。
03
商家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卖货时间,每个路口都会有各种小摊,卖糖葫芦的、做棉花糖的、烤地瓜、爆米花……就连我妈妈也卖过一次雪糕呢!
我爷爷家的小院,离城中心两条大马路的十字路口不远,如今那个位置已经开发成大型超市了。
小院门口那座房子,是二姑开的小卖部。每到过年前后,二姑就会在门口空地摆上各色礼品,专门卖给过年走亲戚送礼的。
还有各种冰淇淋、冰棍,都是成箱摆在外面,东北的户外比冰柜冷冻的温度还低。坐在热炕头上吃雪糕、冻梨,是东北孩子独享的乐趣。
从左到右依次是:堂兄、堂弟、我、表哥有一年元宵节,我妈妈挑选了几款造型新颖的冰淇淋,单独摆在一个桌子上,挪到靠近路边的位置,客流量那么大,即便不吆喝,一晚上也卖出去许多。
当然,等我看完灯回来,也能顺一个,坐在炕头上吃得美滋滋。
04
到了晚上八点左右,会有一场烟花大会,燃放地点也许是路南的小学,也许是路北的大厦,不管是哪边放的,只要在这附近看灯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随着“piu~~哐”的一声,烟花凌空盛开,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仰头朝一个方向看去。
烟花真好看,有盛开的白莲,有火红的玫瑰,有散开的一树花火,有一簇簇的建兰,左边的刚刚落下,右边的又升起来。有的烟花盛开时间很短,如流星划过,耀眼夺目,有的缓缓落下,一闪一闪地在夜空中慢慢熄灭,就像闪烁的星星。
缤纷的烟花,把那一小片夜空装点成五彩斑斓的梦,我们就这样仰望着,欢呼着,不舍得从梦中醒来。
其实每年的烟花大会都差不多,我感觉烟花的样式都不曾变过,但是年年看,年年喜欢,就是看不够。
也许这就是烟花的魅力吧。它盛放过,在天空留下最美丽的样子,然后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久久回味。
瞬间即永恒。
05
老家已经很多年不做冰灯了,变成了钢铁框架、塑料布外壳的花灯,虽然样式多了很多,但是总感觉少了些东北特有的气息。
赏灯地点也不早就在中心路段,多影响交通啊,挪到了西郊公园,场地面积足够大,不会那么拥挤,还能配合滑冰、滑雪等娱乐项目,更加商业化。
烟花大会早就取消了,不环保,还费钱。
细想下来,我关于元宵赏灯的记忆也就是小学那几年。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向前走着,并珍爱每一处风光,只是有些记忆停留在了原地。
我们继续不停走着,不停走着,直到我们自己也成了一处风光。
截稿后 老家发来信息 今年元宵又有烟花秀了 依然很美#齐帆齐2022年写作营 第9篇 1649字 总12876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