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感觉疼痛的时候,应该怎样办?
首先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有疼痛发生?
建议最好找到医生,通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周边的放射情况,评估自己身体已经存在的问题。
医生一般是首选观察病情,查找病因,然后想办法彻底根除疾病的原因。只有在患者感觉疼痛剧烈,且持续的时间很长,难以忍受时,才根据病情慎重考虑使用止痛方法。
关于疼痛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是不建议轻易使用止痛剂的。
因为疼痛是一种信息,传递着身体的病变程度、病变性质以及治疗后的修复状况等等。止痛剂的应用会掩盖真实病情,延误病因治疗。
那时候的医患关系和谐融洽,病人们也都会听从并遵守医生的建议。医生们也会竭尽全力地陪同患者穿越疼痛,想尽一切办法积极治疗他们的原发病——原发病疗愈了,疼痛会自然的消失。
然而当人们不再遵循“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原理。总是要求医生快速解决自己的身体问题,不再接受身体有疼痛、不再允许自己的身体有半点不舒适的感受时,疗愈疾病演变成了“对症处理”的一种快速医疗手段。
疼痛就开止痛药,便秘就开泻药,咳嗽就开止咳药,头晕就开补血药——这种仅仅解决症状的治疗方法,是医疗界最不负责任的一种医疗手段。
关于疼痛明朝裴一中在《言医.序》里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医者”存在的意义就是悬壶济世。医技绝对不仅仅是一种自己生存的技能。如果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你可以成为商人,可以成为官员,可以成为农夫,但是切切不可成为一名“医者”。
人们并不知道,医生的一个念头可以让患者重获新生,也可以让患者万劫不复——真的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关于疼痛医院的职业生涯,让我亲眼目睹那些“似是而非”的人间百态,感觉触目惊心。
作为女生,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剧烈的“痛经”现象。一般的处理方法,我们会采用热敷、不吃冰凉食物、提前喝红糖姜茶等方法来解决和预防。只有当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大汗淋漓等疼痛性休克症状时,我们才会给予解痉镇痛等处理。
曾经遇到一名已婚女性患者,在每个月生理期难受的那几天,都会定期来医院注射止痛针。说实话,她的生命体征其实都属于正常范围,只是主观意识的感觉难以忍受。
因为是副县长的夫人,每次来医院的时候都是前簇后拥。各种嘘寒问暖的关心、各种小心翼翼的呵护、旁人各种急于解除痛苦的焦虑......一副活生活现的“官场现形记”。
当时我们的内科正主任性格特点是刚正不阿,不管周围人群多么着急,他坚守用药原则,根据评估坚决不给予镇痛处理。
然而一名副主任医生,却纵容了这位美女的娇气——后来这位副主任医生因为能够快速解决病人的痛苦,瞬间成为了一名“医术高超”的名医,找他看病的几乎全部是县级领导干部,同时他也官运亨通,成为了县政协委员。
当一名“医生”兼职官员——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身份”。
我是亲眼见证了那位夫人的所有用药过程。从刚开始的阿托品、654-2到后面的强痛定、杜冷丁、吗啡再到冬眠合剂,在每个月的药品一级一级上升的过程中,她本人也从一名容貌姣好的知性女性,最后变为一个毫无生气、蓬头垢面、骨瘦如柴的瘾君子。
当疗愈疾病成为一种“速战”的策略,当人们享受“快速疗愈成果”的时候,其实许多看不见的风险,早已成为了你下一个疾病的“病因”。
所以我总是呼吁人们:不要拒绝疼痛,不要轻率止痛,认真聆听生命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在细火慢熬中等待着你的生命——真正地康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