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文讲: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对解决现在学生饮食安全为你提供了重要的方案,那么是怎么的呢?首先先从理解这句话的字和词开始。
“或”或者,在这里是假设的意思;
“饮食”在一起吃饭;
“坐”是坐到座位上秩序;
“走”是离开时的秩序;
“长者”是指比自己年龄大的人或者年长的人;
“先”秩序在前,这里是指先走;
“幼者”指年龄小的人;
“后”是指秩序相对于前,在这里是最后离开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家在一起吃饭的场合,落座的秩序和离开时的秩序要有先后,遵循的秩序是长者在先,幼者在后;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秩序的规则;原因在于:一,避免乱;二,提供一种合理的可遵照的行为方式。同时这种秩序可以体现出幼者对长者的尊重,也可以增加长者对幼者的关心和重视。
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社交场合,遵循长先右后的规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不仅仅是礼貌问题,更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做事的原则。
有人说长先幼后是体现对弱者的照顾,其实不然,把长者和幼者看作弱者来对待,本身就很偏差,因为在吃饭的场合,长和幼并不是说没有你的照顾就吃不上饭,也离不开座,完全不是这样。
要理解这句话的规则首先是要给自己定位,比如你是长者,大家出于对长者的尊重,会等待长者开饭或者等长者落座之后其他人再坐下,所以作为长者要有带头的作用,不要迟缓,要有维持很多人在一起的秩序。
比如你是幼者,要尊重长者,礼让长者,因为在集体当中长者往往要承当更多的责任,有着更多的义务。所以要长先幼后。
另外长先幼后还有一种情况对我们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比如你是饭局的安排者,遵循长先幼后的规则是最合理、最有次序,也最方便的原则,让长者适宜,也给幼者做榜样;
这句话其实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当中的很多无序现象是很有意义的。现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是如此,长先幼后的规则作用越重要。
举个现实的例子,现在的孩子上学,从很小就开始住校了,在学校吃,在学校住,这种集体生活非常类似于古代的大家庭的集体生活,因为学校的生活就是有长者有幼者,老师学生在一起,学校如果遵循“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规则,就可以杜绝一个日益严重的,也是核心的问题:集体生活中孩子饮食安全。
在新闻报道当中,经常会看到在有的学校,学生吃了发霉变质的食物而食物中毒,住院治疗,在新闻报道当中,责任人也受到处罚,似乎给了公众应给满意的答复,但是每个人都心有余悸,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作为家长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建联络群,每天老师会在群里把饭菜拍照给家长。也有的家长组成委员会,轮流到学校监督等等。
这些措施确实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把学校理解为大家庭,孩子们在这些所有的措施程序当中算家庭中的哪一位呢?
我甚至用一个词来形容孩子的处境:饲养。根本就没有把孩子当成家庭成员中的一员。
只能说明作为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长辈们,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家庭成员,如果老师、校长以及学校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像“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有人坐在一起吃饭,吃一样的饭,不开小灶,我不相信还会出现学生食用变质食物的问题。
试想一家老小坐在一起吃饭,家长如果吃出了食物不新鲜,还会让孩子吃,这几乎不可能。
所以小编觉得应该在学校根据建立“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把学校的饮食环境打造成家庭一样吃饭。这其实不仅仅解决的是孩子的饮食安全问题,而且其他更多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