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艺术,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感知都是有局限的,有人会想到绘画、书法、文学,有人会说到音乐、舞蹈,也有人想到戏剧、造型、摄影,还有人觉得是雕塑、建筑等,这都属于艺术。
随着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艺术教育的重视,除了到各种艺术兴趣班学习之外,另一种针对儿童市场的综合艺术演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
结合动画片、绘本、卡通人物等形式,编排成剧。(看的我们这些家长眼花缭)
综合艺术
从培养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这个层面去说,综合艺术会是一种很好的艺术感染与教育形式。最日常的如我们和孩子一起看场优质的电影(建议3岁以上,并且适合年龄阶段的),剧情、画面、音乐、造型等美妙的结合,带给我们身心上的愉悦与感动(迪士尼真的是全家都爱,还有宫崎骏,近年的《奇迹男孩》、《神奇地球的一天》等等,话题跑远了,呵呵~)。
那么儿童或亲子剧更是切合目标人群,把一个绘本,一段经历,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从静态的故事,藉舞台、道具、造型、灯光、音乐、场景布置等,由演员通过舞蹈、表演、绘画、多媒体装置等形式,呈现给小观众及父母们观看欣赏。因为是现场表演,还有互动,那么感染力和表现力会更加真切。
做给儿童看的儿童剧
我很怕带孩子去看那种“做给儿童看的儿童剧”,这话说起来感觉有些矛盾,但真实感受也是这么矛盾。为了迎合孩子的审美,一群大人穿扮成各种卡通人物(现在也有些加入了小演员),为了给孩子表演,他们愉快的蹦蹦跳跳。
然后台下的小朋友们一个个坐在为成人准备的椅子上,欣赏着。然后家长们,拍照的拍照,刷手机的刷手机,当然也有配合孩子的。演出结束,问孩子你喜欢吧?开心吧?孩子OK大人也OK,然后就没了......(你可能会说,那还要什么呀?孩子开心就最重要呀,主要就是带他们来看的。)所以这种时候,家长就只是陪伴者,主要负责买票、带路、拍照、发朋友圈,只是周末诸多活动中的一个选择而已。
让孩子动心,爸妈动情
因为自己职业特性的原因,作为体验与服务设计师来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境会更加敏感与关注。所以在带着孩子亲身体验过一些儿童与亲子剧场后,便有了一些心得和想法,可以和家长朋友们交流,给相关经营者或从业者一些建议和参考。
做儿童亲子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始终面对的用户特性都是“买单的是父母,体验的是孩子”这句话说的是个结果,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贯穿体验点(体验感受是逐渐积累叠加的过程)。家长们会从剧目名称、故事情节、海报图片、演员团队、场地空间等信息去判断是否选择购买。通过一个故事、一段文字、一张海报,产生联想和期待,给孩子的,不一定是卡通的,Q的,萌的,五彩缤纷的,这些都是大人给的定义。不要低估孩子的接受力和想象力,他们比成年人的审美要广阔多了。
广阔的艺术不仅能够带给孩子无限想象,也能够让成人感到舒缓放松,能够体会到童真与幸福。不要忽略父母陪伴孩子的状态,他们即是购买者,也是体验者,他们是父母,也是自己,为了孩子,更为了美好而珍贵的“亲子时光”。
等候的时间别浪费
在上海周末哪哪都人多,尤其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些热门的场馆或活动,更是想想都头疼(我很怕)规则混乱难控制、孩子吵闹家长嘈杂(因为整体噪音就高,所以说话就会不自然的大声,难免还会遇到吵架)。对于服务行业更是周中周末品质两样,只要人多服务品质就避免不了会下降。
排队问题:带着孩子排队,这些小人哪能乖乖的这样跟着队伍等着慢慢往前移动啊,坚持10-20分钟就很不错了。如果家里两个大人,一人负责带孩子走走,一个负责排队还好。如果是一个大人带一个孩子怎么办?遇到中间要上厕所的,孩子忽然跑开的怎么办?等你回来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还分得清吗?所以一个简单的序列号码牌(形式可以很多种,重点是简单直观好操作)就能够缓解这样的问题,大家对号入列,即使带孩子去洗手间,也不担心了。
等候的时间别浪费,问卷调查与互动:很多人对问卷调查是比价排斥和反感的,因为它总是在不合适的时候出现,而且对消费者没有什么直接的获益。但对商家来说这又是获得用户反馈和满意度的一种直接方式。所以问卷内容要设计,问卷投放的时机更要设计。利用等候间隙,设置一些小游戏,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玩耍,此时家长可是稍作休息,放松下,不用担心孩子时,便可以邀请家长做个简短的(2分钟左右)在线问卷调查(可以先要求扫码,再领取玩具或材料包,孩子进入互动区后,家长坐下来安心填写,这样的问卷有效性也会比较高)。
代入感: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参与一个活动前都会在心里产生预期,都会有自己的设想或以往经验。所以将一些和活动、主题、剧目、团队、观众或主营业务相关的图像、照片、人仔形象等等作为空间内的装饰物,营造整体氛围(定期更新)。将以往的进行回顾(墙面布景或动态影片等),后续的内容(预告及活动)让孩子和家长看到、听到、感知到。将观看演出的体验前置化,可以帮助用户去理解和产生期待。
仪式感:一般会从场地空间就有(有些体验策略做的更好的,会从前置服务就开始)比如排队进场前需要对观看演出的礼貌进行说明(礼仪\尊重);进入演出场地时需要先换鞋(安静\干净);剧目背景和演员介绍(正式\专业);规则与秩序的说明(用户教育)。有些仪式感是由规则建立起来的,有些仪式感是由环境氛围营造的,还有些仪式感是从发现发掘开始的。有的会设置在前,有的会设置在后,这个顺序取决于整个产品服务流程的环节与体验峰终的设计。
直接、及时、有效的提示:预判用户在不同环节的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来自调研访谈和观察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并且提供直接、及时、有效的提示,让用户在提出问题与疑惑之前,就已经给出答案,这种简单细小的服务环节,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信任感和贴心感。
后续延展性服务:让美好的体验在长一些久一些。不仅可以让用户意犹未尽的感觉得到满足,还能促进辅消物的销量,巧妙的延展到下期预告(这里面套路就多了,哈哈)但一定是从用户视角切入,设计出用户需要的想要的商品或服务,而不是商家自己想给的。(你认为你的是干货,可用户并不一定买账)。
职业特质的关系,当我的角色是一位消费者,一位妈妈时,我关注的问题可能会更多。不想做什么推荐,因为我喜欢的你不一定喜欢,我家小子适合的你家孩子不一定适合。但我很想分享的是一种意识,作为普通的家长,普通的消费者也能辨识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我们有权利争取到更优质的服务(难搞的用户都是为产品服务的改善做贡献的人)。对于商家和企业,能够有所借鉴和参考,完善提升自家的产品与服务品质。
体验旅程图(User Journey Map)从阶段、步骤、行为、触点、情绪、想法、痛点、机会,进行思考和梳理,我将购票\选剧\看演出\结束,这样一个情境做了还原。于是便发现了其中的缺失与亮点,以及改善提升的突破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