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壮阔四十年——我与信息通信业改革开放”征文三篇

“壮阔四十年——我与信息通信业改革开放”征文三篇

作者: 岭南红豆 | 来源:发表于2018-08-04 13:24 被阅读542次
2018/08/10《人民邮电》4版

星的话

因为想参加信息通信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我就招呼了几个同事在一家小饭店里聚餐,想聊聊我们信息通信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本希望大家先讲讲,启迪一下我的思维,谁知大家却以为我长期在单位里担任秘书工作,理解应该最为深刻,所以朋友们就不约而同地让我先聊聊。

我感觉很难讲。因为这四十年,我们信息通信业的变化实在太大,也太快了。

我承认自己嘴笨,有挂一漏万之疑;但是我还是强强地说了下去:“改革开放初期吧,咱们县还是县,还没有升格为市,还用的磁石电话,现在都程控电话了;原来的传输普遍的是铁线铜线和电缆,现在都改光纤了;原来的重头电信业务是电报和传真,现在已经基本上停止不用了;原来没有移动电话,现在不但有了,而且还经过了由最初的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数字信号又经过了从2G到3G,从3G到4G的升级换代,现在5G也呼之欲出了;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普及;中间还有数字BB机、中文BB机,小灵通也风靡一时……”

他们都笑了。说我说的都是实话,但是太专业了,将来写出来,大家认可是一定认可的,但是印象不会太深刻。

这时候就有一个叫星的朋友摆了摆手,示大家安静。

他说:“信息通信业这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极其辉煌、极其不平凡的四十年。我倒觉得这四十年,可以用一个总的转变来概括,那就是,我国的信息通信产业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型和‘落后’型产业,实现了向现在的拉动社会信息通信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跨越发展的‘引领’型和‘支柱’型产业的转变……”

大家立刻鼓起掌来,说他讲得好,很到位,事实确实是这样。星于是得意地笑了。

但是座中还有一个人不满意,说:“那是你从社会、国家的这个层面上讲的。站位太高了!我们是普通老百姓,你也应该从我们普通老百姓这个层面上来总结一下子呀!”

于是星又说:“对老百姓而言,是各种信息通信产品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已经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我们的各种信息通信产品,已经早失去了它原来的权力、地位等浓厚的象征意义和色彩,转变为我们普通百姓人家生活和生产中须臾也离不开的最基本配置了。”

大家欢呼了起来。

“那么对老百姓而言,这些转变,到底哪些是他们感受最深切的呢?”我问。

大家讨论说,应该都深切;原因是,我们的消费者,哪个不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的受益者,哪个不是我们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啊?

“要说感受最深的啊,应该从老百姓这方面多想想。”星又抽了一口烟,说,“我问你,改革开放初期,那时装一部固定电话多少钱?”

我说:“咱们县——我记得程控电话刚开通的时候,初装费是3600元。”

“那么,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县移动电话刚兴起的的时候——就是‘大哥大’,那种笨砖头块,模拟的,办一部要多少钱?”

我想了想,“我记得最便宜的,也要上万块钱吧!”

“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年使用费是多少?”

“年使用费好像是720元,这个我记得。”

“这些业务,你都是最先使用的么?”他问。

“不是。”我羞愧地说,“那时候我工资低,还有点用不起。”

但是我接着又补充道:“——其实那个时候好多的普通人家收入都低,都用不起!”

他笑了。说:“所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信息通信业对老百姓的最深刻的印象,当然也是最实惠的印象,我想应该就是我们的各种信息通信产品的价格,一路走来,已经由原来人们瞻望弗及的‘天价’,转变到现在的人人都消费得起,也敢‘霍霍’消费的 ‘白菜价’吧!”

大家又欢呼了起来,纷纷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

“还有呢,”我的脑子忽然灵光一闪,赶紧补充,“那时候对于信息通信的消费,只有邮电局、电信局一家,别无分店,我们老百姓没得选择,而现在至少则是有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可供选择了。我们老百姓想‘变脸’就‘变脸’,‘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也方便、洒脱、有体面多了!”

大家向我竖起拇指,“嘿嘿嘿”地笑了起来,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

那次聚会回来,我坐在书桌前,将星的话重温了好几遍,依然觉得他的话十分确实,也十分精彩。于是我想:我干嘛还要费心思另外构思文章呢?我不妨就将星的话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并以《星的话》为题,那不就是一篇很好的,朴朴实实的征文吗?

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星的话》。朋友是个低调的人,不愿透漏自己的真实姓名,我无奈,就随便用了一个“星”来代替。


我家的电视


2018年8月30日4版

1992年,我的孩子已经半岁了,我家还没有电视。秋天,天气还很热,妻子坐在我单身宿舍走廊上抱着孩子纳凉。邻居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孤身老太太,嫌我们穷,对我们很不好。

有一次,妻子坐在小板凳上抱着孩子。孩子已经睡着了,她也无聊,便透过邻居家的细竹门帘和半开的门,看她家的电视。老太太出来换煤球,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切,便突然把门一甩,随着“啪”的一声巨响,妻子打了一个哆嗦,孩子也醒了,“哇哇”地哭。

“无论如何,咱们得买台电视。——不能咱们的孩子都出生了,还没有电视看。”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对妻子说。

“好。”妻子说。

于是,我撒了一个谎,到单位财务上借了800元钱,只身搭乘长途汽车,到三门峡买了一台电视。电视是长虹牌的,平(面)直(角)遥(控),当时最时髦。

“哎呀呀,”老太太看见我家终于飘出来《新闻联播》的声音,从门口探进头来,狐疑地问:“你家攒够了买电视的钱了?”

我没好声气:“没有攒够,就不能借么?”

……

时间一眨眼就到了2018年,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四十年了。这四十年的变化,若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诗来形容,无疑应该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一个人坐在家里,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不禁哑然失笑:现在,谁家,还缺个电视看?

就以我的家——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工薪阶层的家为例来看吧。现在的我家,不但有了一台4k网络电视,还到联通公司办了一条宽带,加装了IPTV;不但有一台台式电脑、两台手提电脑、两台iPad,而且三口人还有三台4G手机随身携带。如果想看电视,什么电视不能看?互联网上一大堆;而且什么时间不能看,什么地点不能看?7*24小时,信号全球无缝覆盖……

电视自从诞生以来,恐怕就是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最普遍最悦心的一种娱乐手段,就是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最基本的向往和配置。而改革开放,使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几乎每个家庭都圆了自己的梦。旁的不说,单从电视这一点上看,不就已经彰显出了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信息通信产业四十年来的巨大发展吗?“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愿意以我这篇小小的文章,来参加人民邮电报社主办的“壮阔四十年——我与信息通信业改革开放”征文,带着我的这颗真诚和感恩的心。


电话“吉祥号”的变迁


(2018年9月13日《人民邮电》8版)

改革开放四十年,说说我们电话“吉祥号”变迁,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儿。

我1987年参加邮电工作,当时19岁,在灵宝邮电局。那时候,邮电局刚刚告别“摇把子”,上了纵横制交换机,容量并不大,电话号码才四位。“摇把子”的时代,普通大众的心里,哪里有电话号码的概念?所谓的电话号码,就是一个个单位的名称和一个个人的名字。应该说,是自从有了自动电话交换机以后,电话号码的概念才逐渐在社会上流行开来,才逐渐深入到广大消费者的心里去的。那时候,人们对固定电话的号码是无所谓的,根本没有什么“吉祥”“不吉祥”的概念——就连潜意识里也没有。单位或者个人到邮电局装电话,电话号码都是邮电局随机分配,分配哪个就是哪个,分配前既没有人挑选,分配后也没有人拒绝,嫌这嫌那的。电话号码,实在就是人们心中什么意义也没有,纯粹的一串数字而已。

但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一切就都改变了。那时,BB机、“大哥大”在神州大地上,风起云涌,“泛滥成灾”。所谓的“吉祥号码”,就大概是率先滥觞于“大哥大”这一崭新的通信工具上。究其原因,固然是那时“大哥大”价格昂贵,动辄上万,人们珍惜;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那时全民“下海”,经商氛围浓厚,南风北渐,南方人那种重视福瑞,讲究吉凶的风俗习惯便深深地感染和熏陶了中原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广大消费者,比如6是“顺利”,8是“发财”,9是“永久”,168是“一路发”等。电话号码这个新生事物于是成为人们向往未来,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反映在放号上,则是那些带6的,带8的,带9的,尤其末位号码是6、8、9的电话号码,一时资源紧缺,“洛阳纸贵”。

人们对移动电话“吉祥号”的重视,也当然地蔓延到了BB机,固定电话,和后来的小灵通上。我记忆深刻的有一件事。一位长辈朋友小灵通后四位是4361,感觉“不吉祥”,要我帮忙换。我说,这号码好好的,为什么要换?他悄悄地告诉我:“你叔我恰好有四个孩子,你说死三留一是什么意思?”我一想,也是啊,就设法给他换了一个号。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融,特别是80后、90后人群在中国的迅速崛起,人们心中所谓的“吉祥号”已经不再是拘限于传统的6、8、9等几个有限的数字,而是全面开花,“雨露分沾”了。比如,先前经常放不出去的带4的号,现在也时髦起来了:“4”是所谓的“暗发”(即声乐中的哆来咪发);“214”是浪漫的情人节;“1314”是“一生一世”;“3344”是“生生世世”。 “0”原来是被当作“蛋”看的,所谓的“20”即俗话中的“二蛋”,谁要?但是现在的“0”却意味着“灵”“灵光”和“圆满”;而“520”代表“我爱你”,“920”代表“就爱你”,则早已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号了。

我是农历5月初7生的,因而特别钟情5和7这两个数字,朋友们让我帮忙他们选号码的时候,我偏重于选5和7。朋友们问为什么?我说,“5尊贵啊,你看我们不是经常说的一句话叫‘九五之尊’么?五行,所谓的金木水火土,不就是5么?五方,所谓的东西南北中,不就是5么?五味,所谓的酸甘苦咸辛,不也是5么?”

“那么7呢?”朋友又问。

“7好啊,7从发音上看,代表‘妻’啊,有妻’随时陪伴,不好吗?”我说,“另外,7也是有个性的体现啊。你想想:从1到10,几是最大的质数?7啊。只能被1和它本身所整除,不能被其他的数字所‘瓜分’,7是多么硬气,多么有个性的一个数字啊!”

朋友哈哈大笑:“那么1呢?”

我高高竖起大拇指:“老大啊!”

朋友又哈哈大笑:“这么说来,天底下就根本没有不吉祥的号码啊。”

真的,天底下就根本没有不吉祥的号码。我长期在我们公司营业中心工作,几乎天天都到营业厅去。我观察,前些年,客户选号码,往往挑肥拣瘦,半个钟头挑选不下来;现在呢,十来分钟,甚至几分钟,就一切都ok了。客户对营业员说的一句话往往是:“你说行,那就行。”而回过头看看他们所挑选出来的号码,也稀松平常。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回首往昔,我忽然想到,我们信息通信业走过了改革开放这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我们的电话号码也同样伴随着我们走过了这波澜壮阔的四十年。在这四十年,社会和消费者在电话“吉祥号”上观念的这种种变迁,也即由原来的“无意识”到后来的“有意识”,由原来的“风尚”甚至“迷信”到现在的普遍“看淡”和“解脱”,不也是走过了一条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的路么?

一串号码,可以有多种美好的内涵去挖掘,去诠释,这是一种文化;但是美好的生活,依然要依靠人们自己切实的努力和奋斗。四十年来我们信息通信业电话号码“吉祥号”的变迁,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么?“一滴露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身为信息通信产业中的普通一员,我愿意以我自己一点细微的感受,来讴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成就辉煌的四十年,来讴歌我们信息通信业这快速发展和繁荣的四十年。

相关文章

  • “壮阔四十年——我与信息通信业改革开放”征文三篇

    星的话 因为想参加信息通信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我就招呼了几个同事在一家小饭店里聚餐,想聊聊我们信息通信业改革开放...

  • 他是单位的笔杆子。 还记得几次辉煌的时刻,例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征文,建党100周年征文,单位文明创建征文等他频...

  • 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解放思想革新观念的四十年;是求真务实砥砺奋进的四十年;是春潮涌动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是百...

  •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专刊(四)

    摆金,用惠普话说似北京,然而一个是中国的首都,一个是距离北京2000多公里外的一个乡镇,一个是中国的名片,一...

  • 华为,以及大唐、巨龙、中兴的创业背景

    通信业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之初,生产力飞速增长,而落后于非洲平均水平的通信业则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 城里城外二十年(原创)

    城里城外二十年 文/徐晶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 二十年前的这一天 我和爱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那个时候 我们的婚车是...

  • 相机组 | 广州游记 壮阔东方潮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一场壮阔浪潮,广州则是始终立于潮头。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日新月异,四十年时光荏苒的大笔改变了中国...

  • 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

    1978年,我两岁。应该还不记事,但常常从父母的回忆里,我能依稀看到我幼年的生活。作为家里的长女长孙女,虽然生在最...

  • 【乡土】93暗恋十年

    如果说暗恋的年份,我觉得用改革开放来记最好了,开始暗恋她的时候,是十年之前,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今年,是四...

  • 浙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

    改革开放40年,是一部浙商的成长创业史。风起云涌,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他们与改革开放历 史进程同呼吸共命运。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壮阔四十年——我与信息通信业改革开放”征文三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qm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