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学习起来非常费劲,虽然也读了不少书,但总觉得自己读过的东西过于流水,没有放入思考这一环节,很多东西读过了,也就放下了。但不是真的在读书,仿佛是在储存信息,一个个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派上用场的信息。
读书当然也是分类别的,常见的有,非虚构类书籍和虚构类书籍,用来大致区分文学类和概念、实用类书籍。这样划分倒也清晰明了,与之伴随的就是,读非虚构类书籍要精读,要去品,去认真地刨根究底每一个知识。虚构类书籍则可以用赏析的心态去读。
以前我就是这么做的,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不得不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很多小说,别人可能只需要匆匆地欣赏剧情和人物关系即可,但如果真的要为我所用,在工作中能把读过的内容用上,就需要像读非虚构类书籍一样去探索、拆解、组合和应用了。
等到我真正想明白这件事时,我发现我对读书这件事开始有些畏惧了。
精读书本,意味着要花更多的心力和时间来放在阅读上,很多时候读书这件事,是用来治愈自己的。但是我有了上述认知后,我发现自己看书有畏难心态了。
真的是个奇妙的转变,想起我大学时期的老师曾经跟我们说,她看综艺节目享受不到单纯的快乐,因为她一看节目,就会下意识地对节目进行分析、拆解。等综艺看完了,自己也累得要死,完全没有享受到纯粹的快乐。
我现在也开始有这种心态了,明知道不带脑子地去看一本书很快乐也很简单,但是脑子里一旦有了那个拆书的念头,看书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去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么论述有什么好处呢…
不知道这个改变是好还是坏……先看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