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2022年写作营 第4篇 1600字 总5600字#
《明朝这些事儿》,说实话,我读过不下10遍,倒着背不下来,但随便默写两段,还是可以的。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体现了明月老师确实不同凡响:历史从来都不幽默,幽默的只是我而已。
懂得历史的人很多,会写故事的人很多,但既懂历史又懂写故事的人,很少。
明月老师是很少人中的一员,至少在这本书之后,我没看到过第二本。纵然之后无数作者以模板式的标题《XXX那些事儿》来讲述各朝各代,但也许是受明月老师“毒害”太深,我怎么也走不出来,总觉得这些人写的不尴不尬,明明不幽默,偏偏要故作轻松。明明没什么底蕴,却也要故作高深拽几句人生哲理。
这就没意思了。
好了,偶像崇拜的过程暂停,毕竟这是一篇书评,我谈谈两点感受吧,一家之言,不敢与千万明矾争之。
第一,做人,活着挺痛苦,但死了也不容易,就这么着吧,别侨情,那么多皇帝还不如你呢。
其实,明月老师有时候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他笔下,皇帝成了很悲惨的职业之一,朱祁镇、朱允炆,没享过什么福,噩梦却没少做,皇帝该有的权力没拿过几天,该尽的义务却一天不少。
没意思,做人真没意思,皇帝也就这样了。
别人曾经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觉得很幸福,但那时候明明什么都没有,没有手机、没有高铁、没有酒吧,出门就是自行车,所有人基本都是一样的衣服,看不出谁比谁好。
但现在呢,出门不用带现金,甚至带个脸就行了。想从哈尔滨到北京,连买票时间算在内5个小时够了。生活便利到了极致,物质水平提升的不是一点半点,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累?
请注意我之前那段最后一句:看不出谁比谁好。
就在这了,因为没有比较。大家生活的都一样,都挣那仨瓜俩枣,谁也不比谁多,谁也不比谁少,说白了,心不累。
可现在呢,生活好了,过年吃的和每天餐桌上的差不多,但你一抬头,对面餐桌上摆着个大龙虾,5寸长,你就不平衡了,说什么月底攒钱买个8寸的。
等你买了8寸的,再一抬头,对门捧着鱼翅当苞米啃呢。
没法比了,就只剩下郁闷了,郁闷自己咋这么没本事,郁闷对门那家人看着那么傻,为啥那么有钱。
恶由心生,没准就干出点出格的事儿,物欲无止境,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但这本书,就好像是一管稳定剂,我只要看完一遍,就会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幸福的。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天塌下来也不用自己盯着。背后没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你,吃饭也不用担心有人下毒,天天老婆孩子热炕头,虽然羡慕皇帝可以翻牌子,但看看那些30出头就纵欲而死的帝国精英,那点瞬间产生的邪恶念头也就此打住。
千万别比,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老话儿,是有道理的。
第二,世上没有什么事是永恒的,你得到的,也许就是失去,你失去的,也许才是得到的开始。
有时候总喜欢争点什么,但总是冲了半天,又好像什么也没得到。
工作上,看到同批进单位的升了职,自己就不服气,也不比你差啥,我怎么就不行呢,于是乎各种明争暗斗,最后也往往两败俱伤,谁都不比谁差,谁也压不了谁,互相压不了,这碗水也就快翻了。
从历史上,明月老师用独特的笔法,展示了一个道理:有时候,不争才是争。
这也许不是一个新颖的理论,但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
就像书中的结尾,徐霞客的一生,看似漫无目的,除了写出了游记,似乎也没有什么成就,没有官位、没有财富、居无定所,身无长物。
大家羡慕的,他一样没占。但人生该有的满足,他一样没少。
这就行了。没中过举人,更别提状元;没上过战场,更别提保家卫国,但丝毫不影响徐霞客名留青史。
这同样是成功,以不争的方式,按自己的意愿,过完此生,虽不完美,但世上本就没有完美。
完美的东西,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要习惯这个世界,习惯与黑暗共存,因为黑暗和光明,总是交替的,我们无法改变。
有人终日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碌,也有人一出生就身家百亿,无忧无虑。
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你无需抱怨。你的快乐,他们不懂;他们的痛苦,你也体会不到。
这虽然是一本讲述历史的书,但更多的,我学到了如何更好的活着。
谢谢明月老师,我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