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和儿子相处得很融洽,中午他12点25左右到家,我们边吃边聊,大约一点,儿子上床午睡,晚上9点15左右到家,聊20分钟,开始写作业。儿子乐意和我聊天,甚至愿意听我说教,原因在于我改变了谈话的方式。
如:
1.当我们对某事的看法有分歧时,我会用这样的说话模式:“你的说法也有道理,我理解你的想法,我谈一下我的观点……你觉得呢?” 平等交流,不颐指气使,儿子很容易接受。
2.当儿子犯错时,我努力不抬高音量,不预设立场。我运用的批评模式:a当你……b我觉得……(谈我的感受)c我希望……d我相信……
有两次我刚把ab模式用完,儿子就接话:“妈,别说了,我知道了,我改,我肯定让你高兴。”儿子的话有调皮的成分,但毕竟交流是愉快的,之前的剑拔弩张后,儿子会说:“反正我就这样了,你也别管我了。”两相对比,说话方式太重要了。
3.当儿子发牢骚或有偏执想法,而我又觉得无力改变时,我暂时保持沉默。
比如今天中午放学,他和我聊得第一句话是:“妈,今天下午的课可真“好”呀!”“好”是重音加强调的语气,我明白他的意思,下午体育和微机课停了,这可是孩子们最爱最放松的课了。如果这时我讲复习学习的重要性,必会让他反感。我微笑着听他发完肚子里的牢骚后,把饭盛到他跟前,他狼吞虎咽地吃完,牢骚仿佛也随之被咽下了,一切如常。其实孩子们比成人更需要一个倾听的对象,烦恼郁闷困惑迷茫等等倾吐出来,负面情绪就会减弱很多。
在以后的亲子交流中,肯定还会有各种状况发生,努力平和的我,也难免会反复嘶吼,改变的路上困难重重,坚持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