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事就需要时间来逼自己,终于定好磨课时间,就在今天中午。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活动名称:什么是烦恼?(10 min)
1、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烦恼事件,引入课程主题。
2、课堂分享。“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烦恼?当烦恼产生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和表现呢?”
注:如果学生一时间想不出自己生活中的烦恼事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身边的人(父母、同学等)经受的烦恼事件以及他们在烦恼中的行为表现。
3、启发提问。如果用一种东西来比喻烦恼,烦恼像什么?
4、课堂小结。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各种比喻都有它的道理。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烦恼比喻成火山,那些给我们带来烦恼的人和事就像岩浆,当烦恼过多却没有合适的疏导方式时,火山就会喷发,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
活动名称:烦恼火山(15 min)
具体流程:
1.介绍火山。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火山”,并介绍制作“火山”的步骤:
(1)剪下“火山”平面轮廓;
(2)根据自己对“烦恼火山”的理解,用彩笔在“火山”上涂鸦;
(3)将“火山”卷起来,用胶棒粘合;
(4)在“岩浆”上写下生活中让自己感到烦恼的事情;
(5)将“岩浆”一片一片地剪下来;
(6)将“岩浆”插入“火山”口,“火山”完成。
2.制作“火山”。
3、分享“火山”。同学分享自己制作的“火山”,特别是“烦恼岩浆”。
4、课堂小结。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有学习上的烦恼,有比赛带来的烦恼,有父母的期盼带来的烦恼,甚至当好朋友要求我们做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时,也会有烦恼。烦恼就像火山,如果不及时处理,烦恼岩浆就会越积越多,直至爆发。因此,学习如何缓解不良情绪,甚至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对我们将十分重要。
活动名称:头脑风暴(15 min)(6人一组)
具体流程:
1.话题引入。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最常用的解忧方法,并邀请两至三名学生分享他们平时会用什么方法“放飞烦恼”。
2.头脑风暴。小组合作,在纸上尽可能多地写下自己的解忧方法。
3.课堂分享。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方法,并作板书张贴记录。
出示课件——分类参考
(1)休息一下: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做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如:听音乐、做运动、看书
(2)释放一下:直接发泄自己的情绪,如哭、在安全的环境中大吼大叫等。
(3)转变一下: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消极的想法转换成积极的想法,如将“我很差”转换为“我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4)鼓励一下:给自己加油鼓劲,告诉自己“我可以,只要继续努力,我一定可以做到!”
(5)咨询一下:向信赖的人寻求情感支持或实际帮助。
(6)解决一下:尝试列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列出计划,行动起来。
4、课堂小结。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是我们有这么多的方法去应对它。接下来,就去寻找并运用最适合自己的解忧法宝吧!】
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计划得很不错,一来就卡壳。当我用自己的烦恼来引出他们述说烦恼时,他们说“我们没有烦恼”。我就给他们提醒:考试?听写?背书?挨骂?他们开始说有烦恼了。那我让他们起来分享,也没有人愿意说。总之就是不配合。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在做“压力火山”的时候,大家的重点又跑偏了,花了很多时间在涂色、画形状,导致分享、展示的时间不多。
“头脑风暴”环节,我以为的大家能贡献很多点子,给大家放飞烦恼提供方法。但是这一个展示环节基本无效,没有什么人听,而且方法也显得杂乱。
我也是第一次尝试这种课,准确来说应该是第一次尝试用40分钟上完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很多细节还需要修改,也不知道学生上完是什么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