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食盐效应”。
有一头驴,平时吃惯了主人给的青草,久而久之便觉得食之无味了。一次无意中,主人往它的草料里加了一把盐,从前无味的草料竟变成了美味的佳肴。
得知这是加了盐的缘故,驴便兴奋地向主人说,以后不吃草料了,只吃盐。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日,这头驴就皱着眉头找草料了。
“食盐效应”告诉我们:再好的东西,也要适时、适度,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无视了“度”和真正的“需求”,只会让结果适得其反。
生活中的种种关系,如朋友之间、爱人之间、亲子之间,只有坚持适度原则,关系才会不变质,感情才能常保鲜。
01 帮助别人要有尺度
最近发生的香港名媛蔡天凤碎尸案,一直引发两地舆论高度关注。犯罪分子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恶劣,让人毛骨悚然,唏嘘不已。
让我们先回顾下案件的来龙去脉。
死者蔡天凤今年28岁,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父母在内地做生意,家境优越。
蔡天凤经历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在她18岁,生下两个孩子后,因感情不合离了婚,孩子由双方共同抚养。第二段婚姻在她21岁,与现任丈夫谭仔米线老板的儿子婚姻生活幸福,也育有两个孩子。
虽然蔡天凤跟前夫离了婚,但是她对前夫一家仍然非常照顾。不仅买下千万豪宅登记在前夫父亲的名下,供他们一家人长期居住,得知前夫的哥哥没有工作,还特意雇佣他当自己的私人司机,甚至还赞助他买房。
蔡天凤尽心尽力地对前夫一家人好,他们不仅不知道感恩,反而因为蔡天凤说打算卖掉邝某一家人住的那套豪宅,帮他们找新的住处而怀恨在心,最终密谋了这起震惊世人的碎尸案。
俗语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著名演员孙俪也经历过类似遭遇。本来她是出于好心赞助贫困生向海清。但向海清却以为有了靠山,不仅不好好学习,反而花钱如流水,贪得无厌地向孙俪索取钱财。
孙俪知道真相后,非常失望,随即停止了赞助。没有了赞助的向海清,恼羞成怒,于是在网络上抹黑孙俪。幸好孙俪自证清白,才让自己避免了负面影响。
《学佛正因简明开示》中有这样一段话:
利己利他,要同样热心,但不可太热心,成为贪病,且背因缘自然之理,经云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可见,恰到好处的利他,才会让别人感到舒适和愉悦;太热心的利他,反而会违背因缘的自然之理,使其对此产生贪心,心向外驰求,失去了本来的清净初心。
02 恋人付出要有底线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却在爱情里迷失了自己,在她与胡兰成的那段感情中,卑微到了尘埃里。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这年,张爱玲24岁,胡兰成39岁。
年龄悬殊15岁的两个人,在短短5个小时的相识交谈中就深深地相互吸引。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在张爱玲的眼中,胡兰成才学过人、风度翩翩,还很懂女人。即使后来知道他是“文化汉奸”,也仍然义无反顾地跟随他。
张爱玲在自己送给胡兰成的一张照片背面这样写到: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即使张爱玲在感情里全心全意地付出,也没能逃过胡兰成在外风流多情。
胡兰成在调令离开上海前往南京任职后,先是与周姓护士结为了夫妻,后又在逃难中,利用斯家姨太太范秀梅结合了。
胡兰成的滥情出轨,终于使张爱玲心灰意冷,下定决心离开。虽然最后损失了三十万的稿费,也错付了青春岁月,但终究是及时止损,没有将更多的时间浪费在这个不值得的人身上。
感情的世界里,当你对一个人太好,会不知不觉失去自我,即使倾其所有地付出也不一定能换来同等的回报。
爱只有适度、得体,才不会失去它应有的模样。
03 亲子之间要有界限
曾经在电视剧《奋斗》中饰演华子的朱雨辰,在一次节目上,公开表示母亲过度介入自己的生活,时常让他感到窒息。
朱雨辰走到哪,妈妈就跟到哪,妈妈已俨然化身为了朱雨辰的贴身保姆。
朱雨辰拍被打戏时,妈妈甚至会在现场阻拦,她说不允许朱雨辰拍这样的戏。就连朱雨辰好不容易有的恋情,也因为妈妈的干涉而无疾而终。
为此,朱雨辰没少跟妈妈争吵。妈妈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让他透不过气。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妈妈对英子的爱满是控制。
英子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监视范围内,早晨吃的早餐都是妈妈说了算,煲汤里放药材即使难喝也要捏着鼻子喝掉。高考学习计划也被妈妈安排得满满当当,让人没有喘息的空间。
英子在梦想气球上写下的南京大学学习航空航天专业,也被妈妈改为清华北大,还写上必须考到700分以上!
英子终于忍受不了妈妈控制欲极强的行为,崩溃的要跳江。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旗号,活生生地将对孩子的爱演译成了控制,不但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感恩,还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双方反目成仇。
父母的爱就好比“食盐效应”中的盐,给多了就变味了。父母只有把握好边界感,爱才不会沉重。
正如有句话说的:最好的爱,是我爱你,而你是自由的。
写在最后: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寒冬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被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觉得寒冷。"
可见,人际关系中,凡事有度,按需给予,才是与人相处的长久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