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回岭洞,并不是我想象中铮亮宽敞的青石板路,相反,沿路树枝旁逸斜出,杂草几乎将石板淹没,而且感觉没有尽头。我有些忌惮那啥,对那种弯曲前行,身子骨软软的东西,有灰常沉重的心理阴影,虽然知道它在草底下潜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站在路上犹豫了一会,还是硬着头皮走了。
走过几百米。路况有所改善。
再后来,变得一丈余宽,这才叫正宗的婺源青石板路。
沿路看到有村民在山上伐木,婺源的木材生意自古有之,在婺休边界婺源一侧,从鄣山、沱川到段莘,到处都是伐木的。婺源历史上就是重要的木材输出地,特别是明清时期,婺源的木材商是出了名的,木材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然,对当地自然环境也造成不小影响,通过卫星地图可以看出来,婺源北部的沱川到段莘一线,难得见到很茂盛的植被覆盖,这一点不及近邻的休宁,我感觉黄山市对生态林的保护措施要比婺源严厉的多。
这个亭子的顶部已经重新维修,徽州的亭子一般都是有名字的,镶在门楣上,有些名字很好听,比如徽饶古道的 “同春亭”、“继志亭” 等,不知道这个亭子叫什么,查了一下应该叫“半岭亭”。
“半岭亭”附近当地人就叫半岭,走下半岭左边有一条土路,有个木棚子,外面停了辆三轮车,看看里面没人。
右边有上下两条土路,我这次准备去段莘乡的裔村,应该走下面这条。手机装了户外软件,上面带有GPS导航,方便很多,要不,真不知该走那条路,荒郊野岭,找谁问路,纵里寻她千百度,那条才是归家的路?
过了半岭,石板路中断了,变成土路,而其实,以前石板路是一直延续到裔村,再西去官坑,南至庆源,进而再和整个婺源的石板路网连在一起,我估摸着可能就是和眼下这条土路是基本重叠的,为了方便运输木材,开拓了这条土路,遂将石板路掩埋在地下。
看这一带截图,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一条白色的线条,从半岭一直延续下来,就是照片上的土路。
到了这里,可以穿过树木看到远方的梯田,走出了蛮荒之地,逐渐嗅到了人间烟火味。
这是看到的第一个村子,应该是西垣村。
经过村里看到村民在玩牌,当然是来钱的,感觉婺源这点不太好,村村都能看到这阵势。我就读太懂赌博人的心态,总想,自己要是输了,心里自然不平衡,反之,自己要是赢了,心里会高兴的起来么?那又不是自己的钱,怎么拿的自在呢?
徽州最典型的场景之一,有一条窄窄但清清的小溪流,边上是溜光的青石板,一个人洗太孤寂了,最好是两三个在洗,最好是春天,氤氲着暖暖的湿气,能听到“啪啪”棒槌声和家长里短的宣泄,讲的自然不是普通话,是那种听上去似懂非懂的乡音——嗯,耐着心听,别嫌烦,我在这儿义务讲徽韵呢,又没收你钱。
这就是裔村,位于婺源北部偏远地带,这儿几乎是没游客来的,没看到村子里有客栈什么的。当地人把裔村读成“夜村”,不知是不是发音的问题,村子不大但也不小。我前年来过一次,是从休宁板桥再走婺源段莘一路转过来的,我认得这个村的族长老汪,曾写下过《裔村,你是割不断的乡愁》,那是一段有近八十年跨度的徽州往事。这次没去打扰他,乡下人一大堆农活,谁有功夫陪伴我这个无聊的闲人。
裔村村委会,坐落在村中原来的小学里。这种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还是挺好看的。
这是裔村边上横亘在饶河上的老桥,叫什么名,忘了问了。以前曾在网上看到别人在同一地点拍的照片,不过,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比我这好看,那景象便深深印在脑海里,某个时刻会忽然想起。
站在桥上往北看,海拔1400多米的五龙山显的那么壮美,它孕育出了赣东北母亲河——饶河,它的源头就在这附近,也就是我从里庄来的路上,此刻的饶河是那么安静,像一面镜子,白云倒映在清亮的河面,没有一丝涟漪,微凉的秋风送来了田野里阵阵稻香,画面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像天边里传来的一曲清远的牧歌。
在裔村转了一会儿就回头了,这是回里庄的路上,我得跨过对面这座山上的某个山垭处,望着都有些犯怵。
看到路边有农夫在地里摘黄瓜,口干舌燥的很想吃,我问:买你一条黄瓜好吗?他说:不需要,想吃就自己拿吧。
到了半岭时,望着石板路我的腿有些迈不开了,矿泉水也喝完了,在路边接了两次泉水,我得客观的说,那泉水真的比农夫山泉好喝。
几乎是每走几步就要歇一会儿,只有坚持,不走能怎么办呢?在山上睡一宿?我又想唱汪峰那首歌了:如果有一天我累死在这里,请把我埋葬在这山野里,山野里......
这位村妇在这附近放羊,顺带帮老公运木头,顺着石板路往下溜。半岭下的那座木房子就是她的羊舍,问她养羊赚到钱了没,她说,赚是赚到了一点,但是太辛苦了,羊漫山遍野的跑,追又追不上,每天赶回家都犯难,有时候一个不留神就跑到安徽那边去了,山上放夹子(夹野兽的夹子)的又多,经常夹到自己的羊,冬天又没草吃......我可以通过她的表情看出她讨厌养羊,而且讨厌到了极致,她甚至说,我情愿跟老公在山上砍树都不想再养了。
听到了吧?以后别再说:“大不了我去乡下养羊”,告诉你,那不好玩,不要听了几次王洛宾《在那样远的地方》,就以为那是件浪漫的事儿,会有个三毛来找你,你是在别人的歌声里做着自己的美梦。切!
这次徒步的路线图,绿色箭头是里庄到回岭洞,红色箭头是回岭洞至裔村,黑色箭头是回岭村过来的石板路(没走)。来回总里程超过二十公里,我打开了GPS,不会有很大出入。当我拖着几乎残废的双腿回到里庄村时,村民问这问那,我连回答的力气都没有,就是不想说话,因为说话也需要消耗体力,而我已经没有了。
还好,回来的路上,从高处拍到了回岭公路,用手机拍的,没有广角镜头,左边有一部分没拍到。
云雾散去后,里庄惬意的横卧在五龙山的怀抱中,那么安详,那么宁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