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中语文课文
囚绿,囚不了一颗向阳的心灵

囚绿,囚不了一颗向阳的心灵

作者: 浅香修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14:24 被阅读20次

          翻看小侄的暑假读物,看到《读点经典》,有关陆蠡的专辑,如遇故人般的亲切。陆蠡,我学生时代特喜欢的作家,他英年早逝,被日本鬼子残酷杀害,年仅34,却给我们留下了十余万字的散文集。每回看到他的人生简介,我就唏嘘不已,感叹其生命的短暂,又被他独特的风格,凝练质朴韵籍秀美的文风所迷恋。巴老曾心心念念要为他出版遗著,而余光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其实,早期的散文家里,感性散文写得最出神最出色的,恐怕得数名气不及徐志摩而夭亡却更早的一位作家——陆蠡。”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陆蠡年轻的生命没能抵挡住时代的慌乱,他以安静高贵的姿态离开了他深切爱着的世界。

            他的文就像一缕缕清风迎面拂来,舒服又说不出的惆怅,淡淡的,淡淡的。我最喜欢他的文《蟋蟀》。蟋蟀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他和几个淘伴一块在深夜找到蟋蟀藏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早晨再去把它捉回来,给它布置舒适的住处,给它准备丰盛的食物,带他去接露水,甚至为了“活不过白露”命运担忧,翻历书,问大人,用棉花将瓦罐团团围起来,希望它不死。最后,蟋蟀还是死了,陆蠡用火柴盒将它埋葬在一棵芙蓉花下……这些我们小时候也曾有的经历在陆蠡笔下像款款蜻蜓飞过脑海,又像涓涓细流流过我们的心田,让我心里空落落惆怅却又溢满对童年生活的回味遐想。一件稀松朴素的事在字里行间显得那样从容自如,不露任何吃力和用劲的样子,描写得那样出色生动,令人动容。正如评论家说,“陆蠡口齿钝拙,情深意敛,天性纯朴且常带几分羞涩,这种性情投射到散文,使其语言自有一种别人所无法模仿的简洁雅致的神韵。用词造句不露穿凿之痕,语气节奏恰似促膝而谈,熨贴,自然。”他就是用一种讲故事的笔调,来叙述,平淡、舒缓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读者像听故事一样不知不觉就沉入了他的世界当中了。文中写他痴迷于蟋蟀“当我看到乌碧的有美丽的皱纹的鞘翅上蒙着细微的雾粒,微微开翕着欲鸣不鸣似的,伴着一进一退地颤抖着三对细肢,我也感到微雨的凉意,想来抖动我的身躯了”作者多么爱他的蟋蟀呀,带着它去承受微丝般的烟雨,看到蟋蟀细肢的颤抖,自己竟也抖动身躯。

          当蟋蟀死了后,“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装了这死了的虫的肢体,在园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脚下挖了一个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坟,把匣子放进去,掩上了一把土,复在一张树叶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心里盼望着夜间会有黑衣的哥儿来入梦,说是在地下也平安的罢。”每念到这段,我总是掩卷会心地微笑,作者盈盈的爱意散发出特有的温馨,温暖着我们。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陆蠡没有大声的呼号,他安静的个性也没有让他成为什么民族的号角。但他用一支纯粹安静的笔书写对生活的关切:花鸟虫鱼,日月星辰,人世悲欢。没有空洞的说理,没有无病呻吟的矫情,就是以一颗澄澈的心来记录自己的回忆、见闻、情感。除了《蟋蟀》我还喜欢他的《囚绿记》。这篇文章展示了人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束缚甚至夺取你的自由时,人会为了自由而反抗直至牺牲。而这不正是陆蠡作为血性男儿心灵中真实的另一面吗?陆蠡为了自由和民族,被日伪宪兵抓捕,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最后遭到日寇的屠杀。陆蠡柔弱寡言的外表下有对美的热爱亦有对真理和平的向往,他生命的硬度令我们敬佩!

            他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多么细腻,多么柔软,这是一种真正的爱。“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全文娓娓道来,舒缓阳光,让人深思,令人回味。文中弥漫的有关对生命精神的思考,让我们深长思沉,囚绿,囚不了一颗向阳的心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囚绿,囚不了一颗向阳的心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xr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