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相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内在的某种特质,于是便有很多人会以貌取人。在多数情况下,以貌取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这是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但这毕竟是经验主义的做法,事实上会有例外。
比如,前段比较火爆的“网红”——北大“扫地僧”,数学科学院助教韦东奕“韦神”,那可真是其貌不扬。若在大街上相遇,绝大多数不认识的人会压根对他毫不在意甚至可能不屑一顾。即便在北大校园,不认识的人也不会对其有任何另眼相看——他太普通了,毫无特别之处,在茫茫人海中就是一粒尘埃。甚至一阵微风都可以把他吹到不知所终的地方。
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传奇存在,是数学天才。他相貌也的的确确太普通了。他的案例,也生动地诠释了“人不可貌相〞!
古话说,“相由心生”,而千百年的历史经验也表明,察言观色并非无稽之谈。“相面术”在一些群体、一些地方、一些年代大行其道,也印证了这一点,即人是可以貌相的,且不乏例子。
但这世界是生动的、多元的,很多时候也是出人意料的——矛盾对立的现象总是相生相伴,就如同中医讲相生相克一样。
人们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从一个人的衣着相貌,大致判定一个人的职业、身份和地位。但这些都是基于对普通人的判断,是基于世俗标准的定义。这些从世俗日常中得出的经验判断,一旦遇到“高人”便会失效——世外高人,岂是世俗标准所能标定的!既处世外,又为高人,必定有异于世人、长于俗夫之处,按世俗的标准、常人的界定,又如何能行?!而且“高人”又往往很低调,很隐忍,很谦让,不与人争,不为利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平静如水,波澜不惊,对不友善之言,一笑了之,对进攻性之为,退而避之,能忍胯下之辱,可容奸诈之辈——对高人,凡夫俗子、平庸之流又如何能识之?!
所以,以貌取人,是世俗之见;人不可貌相,是对高人而言。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并不能认清“高人”,因而才会犯下“以貌取人”的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