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的太少,想得却很多。
晚间看央视花旦主持劳春燕在头条推介一部唐诗宋词的一套书。这是她的开篇语句。
这是文化名人杨绛的一句名言:“人往往书读的太少,可心里想得却很多。”
不错,这就是一个人思想的不朽。就像暗夜里的一束光,似乎让人不再迷茫,感觉找到了方向。
其实,这种启发也是见仁见智,因人而异,或者说是似是而非,不可一概论之。
其中,有极少数人真正因为读书,站上了巨人的肩膀,思巨人之思,想巨人所想,甚至可以释巨人之疑,揭巨人之伪。言而行之,建不世之功,开思想风气。这是第一个层次。如是所以,抛砖引玉,大家都懂得。
此下,还有一种,聪明绝顶,可以融会贯通,善于背道而驰,可以乘势而起,其间不可能自持,最终走向了历史的反面。只落得个谤誉集身的下场,岂不哀哉?再抛一砖,谁是谁知道。
再次,学智超群,可以称学霸,可以拥芳资,可以据言说,可说辞之下,生活之中,不过是一个精致虚幻的镜像而已,一个近似完美的利己主义者者,风光过后,一地鸡毛。谁看谁知道。
再次一种,也是在世间攘攘中最多的一类。
他们资质庸常,却唯独没经过神佛们的摸顶开光,可又对身命极不认同,却又以一己之力难以赶上和扭转一生的潮流运势和方向。此种该是活在人世内心最最挣扎痛苦的一类。他们内心的最痛处便是,与众生世相和而不同,品格的怪异,更难以被身边俗众认同。他们也许会终生在这茫茫的苦海里挣扎。
尽管同是挣扎,其中也一样能爬出几个出类拔萃的大家气象,如曾文正公、稻盛和夫,如曹霑消磨一生的那篇《石头记》。
他们只是用心、坚韧、努力和精进。他们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沿着时空隧道光来的方向,穿越既往,又回到当下。因为,只要是用心和思想迸发出的光芒,谁也不会拒绝,一定会与日月同光,恒长弥远。
还有一种,我感觉是最可悲的,他们的读书,只为了终日里口若悬河的谈资,谈天说地的修行。只说参悟,无关世事。枯槁了自己,荼毒了风情。
最后一种,我感觉是最最可悲的,他们的读书,为的只是学而优则仕,待价而沽,将来嫁个有身份地位的富豪老公,博名、带货、卖书。最后乱七八糟。
为的只是用来写拆书稿赚钱。沦为工具,月入过万,自欺欺人。呵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