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优秀作品荟萃
书评|《借我一生》

书评|《借我一生》

作者: 萳半球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22:47 被阅读0次

余秋雨先生是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

《借我一生》一书,共有五卷,作者以自身家庭这些普通人的群像,勾画了一部真切具体的现代民间生态史,由于一切从自我感觉出发,全书的主角很快从前辈转移到作家自身,因此,现代民间生态史只是成了背景,真正的着重点是一位当代文化学者的成长史。

“妈妈是全村唯一有文化的人,因此无论白天,夜晚,她都要给全村乡亲读信,写信,记账,算账,村民们不管隐私不隐私,全村基本上又都算本家,一家有信全村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上的消遣。”

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经历这样的事情,看到这里不得不为之惊叹,上世纪农村村民们朴实自然的情怀在这里被我捕捉到了,那时候的人与人的距离如此之近,虽然自己并没有为村民写信读信的经历,但是透过作者的文字,村民们围城一桌听信的场景已经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眼前,我也成为了村民中听信的一员。

“我的手已经摸到了旧中山装肩上的那块漆渍。不错,深棕色的,像台湾团!”“我再次打量了一下爸爸,轻轻的叹一声:“这衣服,四十多年了!”

作者父亲四十多年的中山装承载了他们家族在文革期间悲痛的回忆,这是一个政治事件在民间家庭中的深深烙印,无论经过了多少年,悲痛依然在那,父亲中山装的漆渍也在那里。

从接触历史课本开始,我们可以随口记起文革的时间区间,可以知道那十年发生的历史重大事件,可是脱离了人物情感而独立的历史事件终归还是过于冰冷,无法感同身受。作者把家庭在文革期间遭到的变化描述出来,文革不再像是历史事件,而是人性的惨败和升华。

余秋雨先生的父亲去世后,家人打开他天天紧锁的私人抽屉,发现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为什么留存到生命最后,却又不愿意在生前让后辈看见?由这些疑问出发,余秋雨先生开始逐一寻访自己前辈的人生历程,发现最重要的答案已经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永远失去,这种几天之间的咫尺天涯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并找到了文学感悟的基点,由此产生了《借我一生》这部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深深感受到余秋雨先生的人格魅力,无形之中更会影响世世代代的人,读他人的人生,也是在读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

  • 书评|《借我一生》

    余秋雨先生是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

  • 书评 余秋雨《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终于结束了拖了半年的书,实在是太爱余秋雨啦,不过用半年读完了人家大半辈子也值了。从文化苦旅到行者无疆,从...

  • 借我一生 借我单独流浪的勇气 借我笑容如繁花盛开 借我毫无畏惧的笃定 借我一束光照亮未来

  • 借我

    借我与你的初相遇, 借我流年不散, 借我内心依然的少年。 借我不屈的执着, 借我柔情与勇敢, 借我一世一生的挂牵。...

  • 🌹花语🌹【173】

    天堂鸟: 借我荒诞不羁的天马行空 借我循规蹈矩的一生 借我呼啸如风的急切 借我安静如水闲散 借我善变的面孔 借我始...

  • 借我

    借我一生 借我乘风破浪的勇 借我孤注一掷的梦 借我满目柔情不悲怆 借我看尽繁华不世故 借我初见的明朗与热情 借我赤...

  • 木心先生

    借我一根骨头 借我一只诗魂 借我置身世外的一生

  • 借我盖世武功,戎马一生 借我一世温柔,白首不离 借我柳昏花螟,满城风絮 借我慢慢长夜,寂如流年 借我初见花楹,鱼亡...

  • 2017-10-23

    借我一生如今日

  • 与你有关(二) 借我

    借我一抹斜阳 照我坎坷一生去远方 借我春风懒散 从此忧伤失望不相干 借我满脑荒唐 从此前方孤独不孤单 借我遍体鳞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借我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yh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