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第48节: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
一、几个需澄清的概念:
1、执行力:一个人能否清楚地知道要怎样一步一步的做下去。
不会做就去学,学了开始做,学不会接着学
警惕——很多人擅长把没必要的事情做到底
2、人类的三层脑:
鳄鱼大脑—直觉;猴子大脑——各种情绪;前脑额叶——理智脑。
最初直觉很强大,接着是情绪,最后是理智(元认知),并且直觉比情绪反应快情绪比理,智反应快,这是由大脑的生理结构决定。但直觉有直觉的用处,情绪有情绪的作用,理智(元认知)有理智的用处,它们各司其值互相配合才厉害。
二、 行动策略:
一个事实:新习得知识的内化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次的重复,很多次的应用,直至不假思索的完成,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生产就是反复的应用。
最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打磨更新旧的概念,锤炼更好的价值观,反复思考,重复应用,然后让建立正确的情绪和直觉的反应快捷方式。
写作是反复思考并反复输出思考结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更强的逻辑能力被内化。更强的表达能力,更强大沟通能力更强的感染能力和影响力被内化,最终理智(元认知)能力不断强化与内化。
三、 做有执行力的人, 成为另外一种物种!
成长为强执行力的人,需要不断的学习与行动,行动中学习,学习了去行动。让直觉和情绪配合理智,产生积极正向的促进作用。重复是必要的,在重复中升级迭代(做的好的地方在哪,哪些地方还可以做的更好?),那么就要专精在少量的自己擅长的领域,在重复与应用中提升能力,成为强执行力的另为一种物种。警惕单纯的输入和没有目的地输入消耗能量与注意力。
围绕目标,为了去产生预期的结果,调用已有的资源做当下的遇到的具体的事,新知才会被不断的应用,被强化,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遇到的小挑战、小问题才是真正促进成长的机会。我们大部分人常常倾向于化时间先做简单的事,逃避挑战和问题。时时警醒:做日常的事、面对挑战,就能成为一个执行力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