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一见钟情,兴奋,目不转睛,抚摸,把玩,爱不释手,「唰」,心满意足。
别误会,我不是在描述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只是在描绘剁手的心理过程。
强迫症当中有一类会不断重复消费体验购物的过程,而躁郁症患者在躁狂相时也可能出现冲动消费的行为。他们也知道购买的商品并非必须,只是购物这一行为会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一般人虽然不会这么极端,但也都体会过购物带来的愉悦,那感觉,就像给打了一剂多巴胺。
发工资了买买买,睡不着了买买买,促销打折买买买,换季上新买买买,逢年过节买买买,搬家买买买,失恋买买买,老娘高兴买买买。我们可以错过百年一遇的流星雨,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买买买的借口。
广州正佳广场橱窗常年SALE毕竟,在丧比天高怨比海深的现代生活中,男女朋友不是说有就有,你的职业素养也不允许你说走就走,再也没有什么别的方式能比购物更快速有效地让自己高兴起来了。
只不过今天的幸福往往会变成明天的痛苦。即使你没有不忍直视的信用卡账单,你也或许会有用到绝经都用不完的护肤品,从黄到紫能构成完整渐变色的口红,每天换都能一个月不重样的衣服,以及各种买回来就忘在角落连吊牌都没拆的「心头好」。
我们何其幸福,物质充裕到有富余;我们又何其不幸,多、再更多的物质都无法让我们感到满足。
即便你并不是欲壑难填,每个人也总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身份焦虑。杂志、广告、媒体、畅销书总是热衷于告诉你「优秀的女人/男人应该xxx」、「合格的父母应该做到xxxx」、「25岁应该活成xxxx」,比起关心你作为个体的苦恼,他们更关心的是怎么让你感到焦虑继而发生消费行为。你越是焦虑,越是冲动消费,他们的传播效果也就越好,也就是「转化率」越高。
「没有房子永远都是外地人」,所以你要努力存钱努力买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买的最好还是学区房;「不做油腻的中年男人首先不能胖」,所以你办了昂贵的健身卡,虽然你也知道你并没有时间精力去运动;「英语有多好舞台就有多大」,你报了英语口语班,但去旅游还是靠比划。
除此以外还有不用神仙水不是精致女人、职场第一个包买不起大牌也该拿出半个月的薪水买个品质好的轻奢、快速建立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不会穿衬衫西装的男人没有前途,反正话术那么多,总有一句适合你。而他们也成功地给人建立了一种错觉,仿佛通过买买买,你就能获得某个群体的认同,获得某种身份。
商店里的假人模特煜煜生辉哦,偶尔你也会「断舍离」,把一些看起来用不着的东西扔掉,但很快你就会发现,扔掉那些东西也只是为下一次买买买腾出空间了而已。
疯狂的双十一正在对你虎视眈眈,与其不断在买和扔之间做徒劳的循坏,不如在买之前就先仔细想想,你真的需要买这个么?因为你既不是无止境用钱填满内心空虚的人,也不是别人说啥信啥的消费奴隶。
嗯,其实我也没有要批评消费主义的意思,毕竟购物这种行为,量力而行,你高兴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