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梌山鼎臣亭

梌山鼎臣亭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4-01-03 07:28 被阅读0次

    上次去杨岭,了解到蓬陵徐氏是从梌山迁过去的,阿叔所说他们祭祖的那个亭楼原来叫鼎臣亭。蓬陵徐氏跟梌山鼎臣亭有什么关联,缘何成为他们祭祖的场所呢?

    蓬陵村

    这还得从梌山说起。

    梌山,又叫梌木山,因古时山上多梌木,其实梌木就是枫树,是北方人的叫法,而古代在惠州任职的官员大多来自北方,梌山因此而得名。

    梌山即今桥西中山公园所在。自隋开皇九年(589)置循州总管府于梌山,至清末府衙被毁约1400年间,这里一直是惠州乃至整个粤东的政治文化中心,被誉为“此山曾住玉堂仙”,素有“岭东雄郡”之称。

    因梌山特殊的位置,中山公园一带至今仍残有着丰富的人文遗存,如梌井、野吏亭、忆雪楼、鼎臣亭、梌山书院、梌山中学等等,几乎涵盖了自隋至民国的各个朝代。

    鼎臣亭(网图)

    其中的鼎臣亭坐落在惠城区中山北路,原惠城区政府大院内,是为了纪念徐铉而修建的。

    徐铉何许人也?今蓬陵徐氏跟他有何渊源?

    徐铉(917-992或916-991),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中国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生于五代十国,早年追随南唐李璟、李煜,曾任御史大夫、吏部尚书等职位。

    徐铉长于古文、书法、诗作。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著有《骑省集》《四部丛刊》等。

    徐铉一生并未到过惠州,为何在梌山有纪念他且以他字为名的亭子呢?

    据《徐铉墓记》考证,北宋时期,徐铉后人徐德明任广南东路防御使时,为防军事政敌挖其祖先墓地报复,便设法将先人骸骨迁至惠州,安葬在梌山之阳。由此,在惠州的历代徐氏子孙将安葬在梌山的徐铉奉为先祖,年年拜谒。

    民国二十三年(1934),徐氏族人徐景棠、徐兆松在梌山徐铉墓处修建鼎臣亭。碑亭于1934年动工,历经六个月建成,以徐铉字“鼎臣”名亭,作为纪念,后成为祭祀之地。鼎臣亭为两层楼亭,中西结合,造型典雅,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国风格。

    据记载,建成之时,鼎臣亭内有一鼎臣碑,碑上刻有墓碑亭记。据说今已失。

    前几天特意去了鼎臣亭所在的中山北路北门街社区,想近距离看一看这个楼亭。站在中山北路上,隔着院墙只看到亭的上部。进到社区内挨着楼亭的一处房子查看,亭所在场地是一片荒园,可是没有发现入口。再往里找,有一门似是可以进到荒园,却是锁着的。

    离开后,忽然想到,如果有蓬陵杨岭阿叔的联系方式,或许可以进一步多点了解,还有机会趁来年他们祭祀时一起去看看。可惜那天竟忘了这些。

    网图

    徐铉先后担任过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才气过人,可事不正主,多次劝李煜励精图治而置之不理。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讨伐南唐,吓得李煜大惊失色,如梦方醒。面对危机,徐铉进言说:北宋早有觊觎之心,一再退让,只会越来越被动。今来犯,再求和,无异于与虎谋皮,不如速战,方可得一线生机。

    煜不听,以徐铉能言善辩派去求和。

    第一次求和。徐铉向赵匡胤进道: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赵匡胤: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

    第二次求和。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

    赵匡胤辩不过,怒斥徐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之后不久,南唐被宋军攻破,徐铉和李煜一起被宋军俘虏,押送至开封。

    作为旧臣,面对赵匡胤的无端指责,徐铉毫无惧色地反驳:作为南唐臣子,为国效力何罪之有?我今已为阶下囚,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赵匡胤见徐正气凛然,又怜其才高八斗,不但没有杀他,还留徐在宋廷任职。

    然而,到了宋太宗赵光义时,赵光义不像哥哥赵匡胤那样宽宏大度,对李煜早有杀心,故派徐铉去探望李煜。

    李煜言后悔当初错杀了潘佑、李平。徐铉退后如实告之赵光义。赵光义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

    据此看,李煜的死似乎跟徐铉有干系,徐铉的做法似乎不大光明磊落。

    我想了想,并非如此。

    赵光义本有杀煜之心,碍于无借口罢了。况且,李煜自身不硬气,作了阶下囚又悔东悔西,于事无补,没有一点城府主张,当皇帝给惯坏了。

    徐铉的做法貌似对李煜不忠,但是,忠要看忠于谁,忠于何事。我不赞成愚忠。如岳飞般忠,死又何值?当初,徐铉劝李煜励精图治,可人家不听。事后后悔,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保,是可以理解的。这不是现代人的聪明,而是智慧。

    李煜死后,仇家进言让徐铉为煜写墓志铭,其意叵测,包藏祸心。作为南唐旧臣,如果贬低旧主,将会被人扣上犯上、不忠的帽子,为世人不齿;如果称颂旧主,又将被宋朝君臣忌惮。思虑再三,徐铉想出一个办法。事先请示赵光义,据实来写,因事前照会,幸而逃过一劫。

    淳化二年(991年),徐铉遭庐州妖僧陷害,被指控贪污受贿、扭曲法律,并诬告他与李煜密谋反叛宋朝,被贬为静难行军司马,流放到邠州(今陕西彬州)。

    2023.12.29实拍

    关于陷害被贬,徐铉有一首诗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

    意思大概是说,直谏惹恼了皇上,又把同事得罪了,因此才遭陷害被贬。

    到了邠州,打个比放,好比苏东坡被贬到儋州,有感人世沧桑,写下《赠维扬故人》:

    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剑谁教入帝乡。

    一事无成空放逐,故人相见重凄凉。

    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

    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扬。

    邠州的气候寒冷,导致患上寒疾。是年八月二十六日,晨起,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徐铉历经吴越、南唐、北宋三朝,始终坚持遵从本心做事,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堪称文人中的楷模。

    《宋史》评论徐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

    徐铉和弟弟徐锴。左为徐铉。(网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梌山鼎臣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gp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