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读书会收获颇丰。对于慈悲的理解,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得前些年,我经常会拿着丈夫提回来的龙虾、泥鳅之类的,偷偷拿到河里去放生。结果是他把我大骂一顿,然后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他会事先把东西宰好了,再拿回来。
那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愚蠢,相反,我认为我是在行善。因为我接受的就是这种文化。
还有一次,我丈夫用夹鼠器夹了一只老鼠,他关在笼子里被我发现了,我认为老鼠也是一条命,就偷偷地把老鼠放了出去,并把笼子扔到了垃圾桶里。这件事一直被丈夫和他的朋友当作笑料传来传来。我自己倒没觉得有什么,反而心安理得。
但是,对于蚊虫、蟑螂之类的小动物,我的“慈悲”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家里有一年来了蟑螂,看着非常可怕,我出于对杀生的后果的恐惧,也不敢轻易杀害它们,但却无计可施,任由它们肆无忌惮地在家里横行。丈夫则丝毫不会手软,他买来杀蚊子的药,一顿猛扫,第二天地上就死了一大片蟑螂。经他一清理,家里干干净净了,我也放心了许多。这时我会暗地里庆幸丈夫干了一件漂亮事。
而蚊虫之类的,我心里也是非常讨厌的,却又不敢主动袭击它们,即使被咬了, 也是能忍则忍,但心里却是非常厌恶的。我的这种心理,充其量是对后果的恐惧,而不是什么慈悲。
今天老师讲到,其实每个人对读书的体悟都是阶段性的,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让我忽然发现,慈悲心也是如此。因为我的修为没有达到至善的层次,我的慈悲心是生不起来的。如果我逼迫自己去慈悲,必然是假慈悲,而不是出于对生命的敬重,因此我的行为就让人觉得很可笑。
因而对于自己的不够慈悲,我也无须怀疑和指责自己,自己处于这个阶段,就接受这个阶段的呈现,不需要给自己强加一些道德上的评定。尊重内心真实的声音,或许这就是良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