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轻轻吹到悄然进了我衣襟,夏天偷去听不见声音。日子匆匆走过倍令我有百感生,记挂那一片景象缤纷。
这是徐小凤《风的季节》中的前几句歌词。其中有几个字有两个读音:轻hing1/heng1、听ting1/teng1、声sing1/seng1、生sang1/saang1。其中第一个是文读,第二个是白读。
当然歌里面用的都是第一个读音,也就是文读。
仔细看,会发现它们是有规律的,就是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带有后鼻音。文读的时候嘴巴是上下咧开的,感觉比较含蓄一点;白读的时候嘴巴则是左右咧开,表情可能有些夸张。
这就是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不同的场合也发不同的音。这就有些在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人下菜量体裁衣的意思。
所谓的文读就是在一些比较正式场合里的读音,比如开会、做报告、讲课等。要使用一些所谓的规范语言、标准用语,讲究的是庄重严肃得体。
白读就是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读音,比如买菜、聊天、打边炉等。当然就有些随性,发音相对也简单。讲究的是自由随性便捷。
这个文白分读其实在普通话里面也有,只是不这么说而已,一般就是书面语口语的读音。
比如说,血这个字,有两个发音,一个是xuè,一个是xiě。一般书面的正式的场合读作xuè,口语讲时读作xiě。当然这个不绝对。
比如鲁迅有几句话,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个鲜血的血,一般都读xuè。如果读成xiě,那就过于口语化,听着一点没有那个气势。
《英雄赞歌》里面有几句歌词,战旗为什么那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唱的时候血也是发xuè这个音,但因为音调的缘故,都会唱成听成了下雪的雪这个音。但你要唱成xiě这个音,同样也是很别扭。
血当作宾语单列时,读xiě。比如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献血的血,正常都读xiě。你如果非要读卖xuè、献xuè,那也没人拦着,只要说的人不别扭,那别扭的只能是听的人。
但没人会说你唱错了说错了,因为这两个读音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样的。语言的最低条件和最高目标还是交流,对方能听懂即可。
另外还有一个熟悉的字也有两个音,就是熟,一个读音是shú,另一个读音是shóu,第一个多用在比较正式场合、书面语境中,第二个则是口语化读法。
有人问这是不是多音字,这个严格来说不算多音字。当然,你说有不同读音的字就是多音字,按字面意思理解那也说得过去。
只是通常来说,我们一般理解的多音字,是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思。而上面列举的字不同读音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这就像是把猫叫成了咪,其实都是猫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