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经常忘记学过了什么,但是很记得自己创造过什么,哪怕是小时候的碉堡,与众不同的泥巴,还有不一样的纸飞机……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喜欢去看看别人成功的案例,以最成功的标本作为参考,然后去追逐别人的梦想。当自己按照大家公认的模式去努力时,感觉自己越来越被掏空,最终也并没有所谓的成功,所以我有点能理解乔布斯摔碎手机的那一刻。成功这个结果很美好,真正的过程只有别人自己才知道。就像海底捞和华为一样,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也学不会。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同样的成功。
别人的成功不是你的成功,别人的失败你也不可能同样经历。就像我不懂事时候耍嘴皮子说的,为什么孔子和王阳明那么智慧却并没有富有?为什么沈万三和胡雪岩那么富有却没有好下场……因为你无法体会当事人的一切。所有的历史,都是不得不(必然)的结果。
那些单位危机
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单位遇到了危机,都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总结起来,很多都是只注重结果的下场。看见五百强建高楼大厦,他们也学,无非就是贷款嘛,无非就是对垄断无比自信嘛,最后发现,模仿起来容易,持续下去无比困难,难的是谁,内是负责的老大,外是政府里的财政。不是你自己挣来的,你肯定不会珍惜的,反正不是自己的,看起来符合大家眼里的功成名就即可……(此处省略很多字)
那些教育危机
我在的这个“国际化”大城市,除了那六七家中学在全省算优秀外,剩下的几十家很多比不上地市级别以及有些贫困县的。至于大学,个别配套环境比北大清华复旦还漂亮的大学,因学识有限就更不好评价了。城里人可能更会玩,更有多样性的教育。但是,很多学生的求生欲、求知欲,求生能力和求知能力还真的比不上县乡的。只有你无法引导学生乐于自学,才会有那么多像工厂管理的打卡式教育。衡水中学为什么厉害,那些精神状态一般学校是无法比拟的。我去北大培训的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关心和讨论的事情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天下。我们这些乡下省份来的,一定会觉得天下那么大关我什么事?你去硅谷可能就更不一样了,那些年轻人更多讨论的可能是人类和宇宙……观光式教育,孵化了很多巨婴(说不好我自己都算是),看起来各个结果指标优秀良好,实际质量就另外再说了。就像我那些做实业的朋友说的一样,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跟你们这些大师讨论学术问题……
那些职业危机
从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持续的价值输出。你认为稳定的体制也好,国企也好,里面是无比脆弱的。他们经常跟我开玩笑说,比菜市里卖了十几年菜的大妈还要脆弱,当然这是玩笑。20%的人奋斗,80%的人想办法搭顺风车,能不脆弱吗?本来期望那些有背景的人能够带来资源带来能量,结果往往目瞪口舌。在追求个人奋斗的IP时代,人人都想发掘自己的长处、贡献价值、获得回报。谁还吃你封建的那一套。这个时代,更多精英的爱国精神就体现在不靠国家养,不靠国家救济,个人合法致富,就是对国家最大贡献。有时候我们这些大叔为什么比不上有些小年轻,人家不按照你传统打卡的那一套来,太低效率了,就像你没办法责怪李子柒低学历一样,你好意思吗?你责怪有用吗?
那些债务危机
有房有车就成功是吧?这是只注重结果的下场,你回家算账还债的时候估计还得郁闷得透不过气来,搞不好还得莫名其妙的跟另一半吵了一架,然后有气无力地打个电话给父母。你那点债务你还是自己处理吧,但是当你去过很多个荒废的产业园,你才知道什么叫触目惊心;当你真正踏入到造出来的鬼城,你才知道什么叫三观尽毁。你会想,天哪,这么多血汗钱就造了个这样的废墟。产业园不是造出来的,是有生命力自发形成的。是的,只有有生命力的,才是真正的。我们人类无法造出一个生命出来吧,估计最多只能克隆。
复制别人的成功很危险,恐惧别人的失败也大可不必,毕竟小马过河嘛!借鉴别人,不仅要借鉴成功,借鉴失败,更重要的是,分析所处的场景,评估过程,找出成败的本质和根源,然后思考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人生。
成功最多最多只是个附属品,至于为什么,期盼智慧的读者们给答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