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华杉详解
朱熹注:“致,尽其极也,盖人之真情所不能自已者。”
曾子讲,我听老师说,人的真实性情,总是掩藏起来,待人接物之时,总要克制自己,照顾场面。什么时候真情流露,不加克制,竭尽其极呢,只有到了父母之丧的时候吧!
人之性情,不能自尽其极,很多时候,也不应该自尽其极。但总有一些时候,你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感情,那就是父母之丧的时候吧。孔子有此感叹,曾子记之,也是于此时发现人心之良,执其善端,推而广之。
原文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华杉详解
孟庄子,是鲁国大夫仲孙叔,他的父亲献子,是鲁国著名贤臣国相。曾子说,我听老师讲过孟庄子的孝行。生事尽礼,死事尽哀,这个,别人也做得到。但是,他继任之后,不改变父亲任用的僚属,也不改变父亲的政策,这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了。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主继位,总是要提出自己的主张, 用自己的人,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多数情况下,父亲安排下的顾命大臣,关系很快疏远甚至决裂了。像孟庄子这样,能继续留任父亲的老臣,继续父亲的政策,是很少见的。在前面《学而》篇里,孔子 曾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孟庄子,就是榜样吧。这种孝,不仅继承父亲的遗志,而且听从父亲的遗民,使用父亲的老臣,发扬父亲的政策,实现父亲的政绩,功名荣誉,都归了父亲。
千难万难,“无我”最难。前任的方针再好,因为不是“我的”,我就不要。我们在追悼会上,经常听到说“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大多是空话,能真正继承遗志,或者致这悼词时,真有心继承遗志的,很少。孟庄子有个好爸爸,爸爸的政策和政治安排,一切都好,他就照单全收。其孝之“难能也”,难在“无我”,不要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以一份诚孝之心,做父亲的忠实执行者。
若是父亲的安排不好,孔子也不会要你三年无改父之道。比如大禹的父亲鲧,治水失败,被舜处罚流放,死了。禹继承父亲的职责,但他马上要改弦易辙,不能用父亲的失败方法,孔子能说他不孝吗?
刘澔觉
什么是成功?究竟是什么去影响了我们的一生?机遇?运气?努力?选择?出生?等等这些又是什么关系?我想吧这些关系系统的梳理一下。
为什么讲这些呢,目的只有一个,表达一个事情,我们都一样,又不一样。
先说努力,我觉得努力是一切的基础,或者说本来应该去努力,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努力学习,没有任何人,在学会一件事之前是不需要多次尝试努力的。也可以说这努力是刻意练习,这个词更加适合去描述这种状态。那些成名的人,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的,都在这件事上花了大把的时间和心血。
那努力排在第一么?肯定不是,不一定所有的事你努力就有结果,但有些事情是努力就有反馈,比如健身,坚持锻炼,就会有肌肉,这是必然的。
什么比努力重要呢?方向,就是你选择在什么样的事情上努力,花时间去研究。去钻研,这个选择做对,你的努力就会变得更有效率。还是说健身,你得选择合适的方法、要不然你容易出问题,你要选择合适的老师等等。这个选择让你的努力有了更好的保障,就如同打台球,先把姿势摆对,再勤加练习,那自然打进的机率就会加大。
如何做出选择呢?这个选择又是如何决定的呢?这个选择是你做出的选择,是你清楚的知道,这个选择对你是好的。这里又说到远见、眼界、格局等,这些影响了你的选择,还有什么影响你的选择呢?你的喜好、你的性格、你的学识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学识,这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怎么丰富自己的学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选择的相对正确,或者说,多年之后回看当时的选择,给你带来了好的结果呢?
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高效的利用你人生的时间,有目标,有志向的去学习成长,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的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那些千百年来不变的真骨血,向那些真人真心真本事的人学习。人生的时间是公平的,我们都有那么多的时间,目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是80岁,有人也有100多岁,但最终都会死亡,这点是非常公平的。
你每日的时间究竟如何利用的?
学习可以改变你的认知、可以改变你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可以改变你的性格、还可以改变你的样貌。
学习怎么学呢?读书、交友、交流、找老师、三省吾身、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事上琢磨、切己体察、尽心尽力,这样学,水滴石穿、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去学。
这么幸苦有什么结果么?不一定。那一辈子最后还要死去,也没什么钱,也享受不了什么,多没意思。生下来本来就无一物,死去也无一物,但我人生旅程经历是谁也无法代替的,这一切的感受都是我自己的,我愿意我喜欢感受这个世界给我的所有感受,我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我知道,我热爱我的生命、我在活着。我喜欢这个世界的一切。
当人这一切都是以“我”为坐标中心,这就是我的成长。我之外是无我,画一个坐标把我从中心挪开,这又是新的话题了。这就会聊到责任心、使命感、梦想、企业、社会责任感、人生意义和价值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