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语文阅读教学鲜活起来

让语文阅读教学鲜活起来

作者: 天马行空58 | 来源:发表于2022-10-22 09:16 被阅读0次

            摘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采取以下手段让语文阅读教学“鲜活”起来: (一) 苦心设计开头语,拉动学生心绪激“鲜活”(二)启动新思维,优化过程达“鲜活”;(三)采用讨论、表演、电脑等新颖手段促“鲜活”;(四)突破常规炼“鲜活”(五)制定“读——记——说——用”四部原则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抓外促内,力争源头保“鲜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鲜活  开头语  优化过程  新颖手段 突破常规  抓外促内

      

    让语文阅读教学“鲜活”起来

    语文阅读教学似乎早已形成一定的模式,从主题思想、构篇谋局、人物性格到写作特点,教师吃力的讲解,学生学的却索然无味。另外很多教师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致使学生学习包袱沉重,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枯燥无味。语文阅读教学因此成了“和尚经”,没有了丝毫的“新鲜感”。随着新课改的渗入,如何使语文阅读教学“鲜活”起来,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其实,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经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一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文学作品,特别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描绘了优美动人的意境,倾注了作者炽烈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善“导”,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主动地感知课文,或被优美的景观所陶醉,或被炽烈的感情所感染,激起积极主动的学情,“情满而溢发”,引领学生历略愉悦的交流、求知、探寻、欣赏的美好境界,使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情趣,让课堂闪耀灵动之光。为了实现这样的追求,我倾心投入课堂教学,精心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语文阅读教学“鲜活”起来,让学生永葆学习活力。

        一 苦心设计开头语,拉动学生心绪激“鲜活”

          如何打开学生思想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拨动他们心中的情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很重要的一环。我的每一篇教案都精心地设计了导语,简明而恰当,在第一时间便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如学习鲁迅的《故乡》,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晚上响起。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归宿。那么,一旦回到故乡,那份美丽会依然存在吗?让我们看看鲁迅小说《故乡》,看看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是否一样。”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唤起了他们无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激起了他们无限的兴趣。

       二启动新思维,优化过程达“鲜活”

      新教学理念的渗透,以及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现在相当比例的学生“不想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一种负担;而我们教师以前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认识误差而又加剧了他们对学习的迷惘性。例如我们以前谈素质教育,而很多人又不清楚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于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就成了一个极端转化、片面转化,甚至将知识和能力素质生生割裂,无形中伤害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知识为基础的“能力”是没有前途的,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知识”是枯燥的。其实知识和能力是构成素质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素质应该是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智能等方面的内在升华。因此,要想转变学生,落实新课改,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启动新思维,优化教学过程,这是语文阅读教学“鲜活”的关键。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独立”是核心,要求学生会独立阅读,独立思索。因此整体感知课文是基础,学生先在头脑中形成文章的整体印象,对语文内容、线索、结构、主题、人物有了统盘思考,就像站在高处观景,容易识得庐山真面目。作为老师要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引导他们的阅读方向。例如在学生初读《故乡》这篇小说的基础上,我依次提出了有关文章线索、结构、故事情节、主人公等问题,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书,这样他们就目标明确,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2、研读精华,升华理解。各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精彩片段,称为文章的精华。我总是要求学生紧扣精华,鼓励学生多读多讨论精华。1)老师范读,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学生在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文本提供的意境。我在教授课文《春》的时候,开始时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接着以富有表情的朗读,通过语音将教材的信息输入到学生大脑,使学生脑海里出现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画面,以拓展学生关于春景原有图式的信息量,从而引起学生对教材的极大兴趣,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学生也禁不住情动于衷,跃跃欲试,兴奋不已。这样,春天那美丽的画面已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完全产生了共鸣,获得了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那一次课后,学生告诉我,我的朗读让他们陶醉。 (2)培养学生揣摩语言体会其魅力的能力。如讲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父亲买橘子翻铁道的动作描写,体会语言特色,进而走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3)寻找文章中意义的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让他们的想象力。这些空白点往往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如《孔乙己》中,每次人们说孔乙己考不中秀才或偷东西时,他总是涨红了脸,那么孔乙己红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神情产生缘由的空白点;孔乙己“摸”、“排”钱的几个细节描写,这也有空白点;结尾中“孔乙已在人们的笑声中坐着用这手走去了”,人物命运到底怎样,小说却未交待这些,这所有的空白点,既然都是我们教师很感兴趣的所在,那么可以想象学生们会有如何的兴趣,所以我利用这些空白点,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能力转化,完其独立。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经过我领学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对文章的分析方法,分析的内容,心里面基本上都有了底。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开始学会独立分析一些文章,具体的做法是,提供平台,让学生走上讲台。我常常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课文,经过一周时间的充分准备,组织语言和思路,在晚自习课上讲给其他同学听。“讲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备讲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说写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学生自己能上台表现自己,锻炼了胆量,提升了临场心理素质,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难处。我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他们以不同的文章,他们每个人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之后,便完成了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分析文章的独立性便逐渐形成。

    4、思想教育,全力渗透。“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共鸣,我喜欢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努力触摸文章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全方位渗透思想教育。讲《醉翁亭记》、《听潮》、《春》这类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时,让他们体会我国优美的自然景色的同时,去赞叹祖国,热爱祖国;在讲《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这些作品时,让他们在体会自然的同时,去赞叹祖国人民那超凡的智慧;读《岳阳楼记》、《故乡》、《七根火柴》时,让学生感受作品那种回肠荡气博大精深的情操美------一句话,我们语文教师要学会对学生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鲜活”。教育过程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兴趣高涨了,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就异常“鲜活”起来。

      三、新颖的手段促“鲜活”

      教学的思路清晰了,过程优化了,但如果教学手段不新颖,时间长了学生也仍然会厌烦。因此,我采取多种新颖的手段来“保鲜”语文教学。(1)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开动脑筋,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讨论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是讨论人物的性格,如孔乙己,有的是要讨论文章的写作重点如《曹刿论战》……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讨论,都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2)表演    在学习小说、戏剧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表演,展示自身才华,当然这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文,还要求他们充分把握人物性格、心理等,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一步。在学习《变色龙》时,我让学生事先预习后写好剧本,再当堂进行课本剧表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一次一位调皮的男生表演的《陈毅师长》竟然非常到位,不仅让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课文人物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而且对这个男生更是刮目相看,这种表演不管是对大家还是这个男生都无异是一次长期的“保鲜”(3)图画    在学习《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传权学》等写人叙事的课文时,我用图片和视频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让学生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4)电脑    新科技电脑走入课堂,虽然已不再是新鲜的事物,但是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的确有很好的作用。优美的画面,声音的配合,色彩文字的搭配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学习《沁园春·雪》《岳阳楼记》《黄河颂》这些描摹祖国壮丽河山或名胜古迹的课文时,我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前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从而激发起孩子们无限的兴趣。

      四、突破常规炼“鲜活”    推行讨论、辩论式教学。语文课堂必须要“活”起来,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变讲堂为学堂,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思考的契机,搭起思维的跳板,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辩论中进步。讨论的内容、辩论的命题都与课文、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品质培养等密切关联。例如在阅读教学《科海漫步》时,学生们针对科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论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对不同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他们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攀升。学生们在辩论中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凝练真知。辩论我不讲求没有绝对的输赢,只求他们拓展思维,锻炼能力,赢得“道理”。

            挑战权威,倡导开放的文本观。小树苗养在花盆里,它无法长成参天大树,同样,学生被教师束缚在自己陈旧的教学理念中,自然也不可能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这就不仅要求老师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根据时代的步伐来革新自己的教学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如何指引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习鲁迅《雪》的时候,我就打破常规,大胆运用 多维研读法来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把教师和教材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一味迷信“老师说的”“书上写的”。老师也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反思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从而开发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批判性思维就是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超越传统,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关键要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

        语文课堂上从来没有过“千人一面”、“百语同声”的情景。如,在阅读教学中,我常会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不这样写将会怎样,如果你写你会怎么写;也会根据文章内容,让学生设计出与范文不同的思路来进行比较,还会利用教材进行情节补充训练或主题改变的训练。

            五、抓外促内,力争源头保“鲜活”

      语文课堂气氛是否生动活泼,与学生的知识面广不广关系极大,因此我认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鲜活”的源头。为此,我们制定了“读——记——说——用”四步走原则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开卷有益,我倡导学生常看新闻,关心身边的事情。我鼓励学生订阅杂志报纸,拓展课外知识量。给学生开推荐书目,让学生多读经典;而且,班上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都买了三本以上的名著,大家交换着看,效果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引导学生爱上读书,我挖空心思,变着花样地引导学生。在教室的黑板一角,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语文小贴士。刚开始的时候,我自己写,从蒙学课本《三字经》到《大学》,从《论语》到《史记》,到后来由学生写,讲且分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的学生由此迷上了阅读,有的学生能背《三字经》《千家诗》等,每天都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知识。学生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爱上了读书,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国学。“记”大量的读书笔记,心得。孩子们有了大量读的基础,记才不会空洞乏味。“说”出自己读的精彩部分,如故事啦、动作啦、神情啦,把它们说给大家听。“用”所学知识到实践中,仿写一段或一篇文章,如演讲啦,辩论啦等。在每一学期,我们总要组织学生进行几场演讲赛、辩论赛,以达到学生读有所用,活学活用。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语文课上他们或回答问题,或争论问题,都能旁征博引,语言流畅,彰显着青春的活力。

    总之,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是新春气息,它势必会促使我们教师去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鲜活无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语文阅读教学鲜活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li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