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儿有些懈怠,扔下依旧生疏得很的专业书,恶补落下的十三邀,吐槽大会。
还因着李小仙说东野圭吾,翻出《人间失格》,买了放那儿挺长时间,不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丧成这样的太宰治,让人有些胆怯,怕被带歪。
序言里这样评论太宰治:
正是这种极度的自尊心和容易受伤的感受性构成了太宰治一生的性格基调。它不难演变成一种对绝对的渴求,对至善至美的最高理想的执着憧憬,容不得半点瑕疵的洁癣。这种绝对的追求因为缺乏现实的根基和足够的心理准备,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蜕变成强烈的自卑和完全的自暴自弃。要么完美无缺,要么彻底破灭,这无意最好地表达了太宰治一生的纯粹性和脆弱性。
要求完美无缺可能导致彻底破灭,这不就是老师一直强调的对立统一原则嘛。这段话多符合经典案例分析,我打算好好看看这本书,情绪隔离,把它当案例看。
太宰治抱什么歉呐,他不是生而为人不幸,他是没遇到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不许笑)。
闺女和她闺蜜记得以前老师说过不太同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生是高潮与低谷的交替进行时,而人的需求是随不同阶段变化而变化的,并不一定是马斯洛的金字塔式直线向上模式,他觉得应该是心电图一样的曲线模式。
我觉得在高潮与低谷之间,还应该加一个平台期,或平淡期,并且人生曲线与心电图不同之处,在于人生曲线的高潮与低谷完全毫无规律可言,高潮与低谷出现的频率、规律和次数无章可循。
唯一能确定,高潮或低谷过后,会进入一个比较缓和稳定的平台期,是个体能量蓄养积累期,能不能蓄积、蓄积多少,会影响下一阶段是奔向高潮,还是跌入更深谷底。
至少影响高潮期你能否hold住,低潮期你能否挺得住。
命运大概也是调皮,以捉弄我们为乐,节奏就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给个甜枣打一巴掌。既然看穿它的把戏,挨巴掌时就尽量忍住痛,耐心等待甜枣的奖赏。挨巴掌时,在痛中积蓄力量,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壮。
严谨务实的老师说一句话时特别动情:心理的成长总是伴随痛苦的磨砺。
不经历挫折的心灵,不会真正成长,回头看,那些曾经折磨过我们的生活事件、心灵煎熬,虽然曾让我们痛苦不堪,但都是今天更好、更成熟的我们的有效催化剂。
俩二傻摘录一段毛姆的话,作为今天的自省:
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他们皆是伟大与渺小,善良与邪恶,高贵与低贱的混合体。有些人性格比较坚毅,机会也较多,因此在这个或者那个方向上,更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天资,但是人类的潜质都是同样的。至于我自己,我认为自己不比多数人更好或更差,但是我知道,如果我记下我生命中每一个行动和每一个掠过我心头的想法的话,世人将会把我看成一个邪恶的怪物。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怪念头,这样的认识应能启发我们宽容自己,也宽容他人。
最厉害的骗子不是骗过别人,而是骗过自己,大部分人相信自己就是自我感觉里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摆出来的姿态的那个人,这叫自我认同,是意识层面的自我认知,但这只是完整自我的冰山一角,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里,有个出乎自己意料的更加丰富、更加厉害的自己。
如果你肯努力,总有一天,你会认识最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