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一部影片不仅拿下了当年年度台湾华语片的票房冠军,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0,一众主演也都演技精湛,女主角陈淑芳问鼎当年的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整部电影一共有6名女性主演,被称为是“最懂女性的电影”。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这部影片《孤味》,讲述从一道虾卷做到台南名气餐厅的林家的故事。导演许承杰,将自己的亲生经历改编进电影当中,通过重新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与纠葛,每个看电影的人,仿佛都能从细节当中发现人生的影子,它映射出我们每个家庭的千姿百态。
初看《孤味》,倒是与最近火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王宝钏挖野菜”一梗有些异曲同工的味道。影片主要讲述了女主林秀英,在丈夫陈伯昌抛妻弃女离家后,靠着卖虾卷不仅将3个女儿抚养长大,还在台南餐饮业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在她70岁寿宴当天,突然传来了丈夫去世的消息。
于是围绕着丈夫的丧礼,影片以插叙的手法将这个家庭多年来的故事徐徐铺陈开来。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影片的男性角色出现频率不高且较为边缘化,就连与主人公关系密切的陈伯昌也多以老照片和佩戴墨镜的形象出现在镜头前,暗示了其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缺失,这也使得片中各色的女性形象合理化。
我对女主林秀英的第一印象是不俗。影片开头是一副颇具台式风格的冷色调画面,女主角林秀英穿着红色的毛线马甲和套鞋在清晨走进了海鲜市场。搭配协调的着装,精巧的耳饰、手镯、丝巾等配饰让她迅速与起早贪黑的店主、勤俭持家的主妇等形象区别开来。加之后续一组女主家的连续镜头:浅绿色瓷砖铺就的外墙、原木色的门框、种满绿植的小院子、莲花缸中养着一尾鲤鱼,室内也是中西结合,极具生活的温馨感。一幕幕都体现出了女主角不俗的品味。海鲜市场内商贩此起彼伏的招呼声都说着“林小姐好”,我想,以她的年纪来说,没有冠以夫姓,仍以“小姐”为称谓,要么是出生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要么就是经营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总之,定是有不俗的家庭背景,之后的剧情发展也验证了我的猜测,她出生于杏林之家,经营的餐厅在台南很有名气。
除了外在条件,我发现她的精神品质也相当不俗,在自己70岁寿宴开始的几个小时前,离家多年的丈夫突然传来死讯,她既没有沉浸于悲痛也没有和弟弟一样将尖酸刻薄的怨毒之言宣诸于口,而是以一句“寿宴取消,全台南都知道林家出事了”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随后的寿宴上,多喝了两杯的弟弟又一次当着众宾客的面想要旧事重提,一旁的女儿们则极力忍耐着愤怒厌烦的情绪,她将一切看在眼里,一步一步走上台,献歌一曲,体面地化解了尴尬的场面。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发现她又是有些俗气的,这里的俗气不是一个贬义词,更多的是世俗的意思,她的一些言行举止还是受到了社会世俗的影响。
对待子女,她事无巨细、管束颇严,这一点在与小女儿宛佳的相处过程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作为餐厅接班人的宛佳,在她眼里仿佛还是个阅历尚浅的孩子,她会起个大早去海鲜市场查看商贩们供给餐厅的食材质量,然后带回新鲜的龙虾为宛佳做一顿热腾腾的早餐,甚至亲自查看寿宴的准备情况,是一个十足的操心母亲形象。
对于亲情,她也秉持着传统价值观中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观念,在寿宴开始前,等在门口期待兄弟的到来,即使两个哥哥已许久没有往来,仅有的弟弟更看重医生职业的二女儿宛瑜,她还是希望能和他们保持近乎名存实亡的亲缘关系。
对于爱情,早年间她倒是意外地叛逆了一次,如八点档的电视剧一般,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丈夫,遗憾的是,婚后生活也像剧情一样,白玫瑰变成了饭粘子。或许是这少有的一次叛逆带来的结果过于惨烈,或许是对于爱情还残存希望和不甘,如同做了几十年的那道虾卷一样,她对丈夫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包容和执拗,一次又一次地为他还清债务,忍受他对于婚姻的不忠,乃至最后抛弃妻女,一走了之,她仍然不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看似在和丈夫斗气,其实却钝刀割肉般给自己和女儿带来了伤痛。
影片中,大女儿宛青曾直言,二女儿宛瑜与母亲最为相像,我的观感也的确如此,她好像一颗海胆,坚固的外壳下,包裹着柔软的内心。
宛瑜第一次出现在荧幕上就是一派干练的形象,简明扼要地和患者沟通,冷静地应对女儿老师打来的电话,不仅是对外人,宛瑜面对丈夫和女儿时,也是强势的,始终坚持要将女儿送到国外留学,令家人无法理解。
可与母亲不同,她又是带着一丝脆弱的,母亲只说了一句“外婆会想你的”,她就把心中潜藏已久的话倒了出来“不出国,你只有一种选择,读书、考试、结婚、生子”。
抽丝剥茧,宛瑜的坚持找到了原因。前文提到过秀英出生于杏林之家,却因丈夫和家里断了联系,那么,在丈夫离家后,渴望和原生家庭修复关系的秀英能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出一个医生,让她成为维系两个家庭的纽带,可想而知,在女儿们的成长过程中她很有可能时常将自己的愿望挂在嘴边。或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宛瑜将这些话记在了心里,并以此为目标辛苦奋斗,直到发现母亲所思并非自己所想,但已无回头之路,只能继续扮演着懂事女儿的角色。
除此之外,父母之间这种异常的关系还为宛瑜的内心埋下了一颗对亲密关系的怀疑的种子,筹备丧礼期间,宛瑜的丈夫接到了一通电话,几句顾左右而言他的话,使得宛瑜已经脑补出丈夫向自己坦白出轨实情、提出离婚的场景,而一旁的丈夫只是在内心酝酿情绪,思考该如何告知她姐姐的病情。看似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却直指宛瑜缺乏安全感的内心,而这一切的根源有父亲的缺失,也有母亲的执拗。
如果说宛瑜和母亲最为相似,那大女儿宛青则更像父亲,从为数不多的镜头可以推测出她是一位舞者,这是一个自由而具有艺术气息的职业,和她的性格极为匹配。
她是一个格外洒脱随性的人,早年间患过癌症,身上却全无一些癌症康复者所表现出来的劫后余生之感,还是保持了原来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全无忌讳。
对待感情,她也如父亲一般有一种脱离世俗的爱憎分明,对于丈夫自我感动式的付出不屑一顾,执意离婚。更具争议的是,她在母亲的寿宴上与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在知道对方已有家室的情况下,还是不可救药地陷入了暧昧。
在这个家庭中,她的一言一行更像是父亲的投射,无声地抗议着母亲将自己和她们自陷于完整家庭的困局。然而她真的如表现出来的那么洒脱吗?实则不然,在候诊室里的犹豫、对妹夫隐瞒病情的请求、甚至是在暧昧对象面前故作轻松的倾诉,都只是脆弱的欲盖弥彰。她很像一只章鱼,聪明机灵,长袖善舞,喜欢借外物掩饰自己,却在一把盐下无所遁形。
出乎意料,与两个姐姐相比,外表看上去最柔弱的小女儿宛佳,其实有着最坚强的内心,却又略显幼稚。她是出生在父母关系稍稍好转的时期,却又在不久后经历了父亲的离别,或许是因为不像两个姐姐那样目睹父母的争吵的难堪场面,她是三个女儿中和父亲关系最为亲近的,甚至私下和父亲的情人蔡阿姨都保持着联络。
而对待母亲她的态度充分验证了距离才能产生美,“她总是这样,不让人家做自己的事情,再来怪人家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影片中她对母亲的评价。她抱怨着母亲对餐厅琐事的过度干涉,可从没想过家里的家务、清晨的龙虾泡饭、海鲜市场供给餐厅的食材质量、寿宴的菜品搭配,没有一件是她拿捏稳妥的,那颗每天被温热三餐精心照料的胃却意外地被来自台北的糕点收服,极度讽刺。
除了对于父亲的滤镜,宛佳还有着这个家里难得的神经大条,宛瑜在得知宛青癌症复发后,回家丢掉了所有的过期食品,宛佳只当她借机发脾气,晚归的宛青对她说出悲观之言,她也只以为姐姐多愁善感。更有甚者,在从蔡阿姨处得知父亲曾是一名警察时,她回去问母亲,父亲辞职的原因,我想这份不识财米油盐的幼稚,不应该出现在餐厅接班人身上,更何况她明明亲眼目睹了那个在虾卷摊前四季忙碌的身影。在这个家中,她像一只寄居蟹,依靠母亲和姐姐筑起的坚强外壳保护自己,却不自知。
故事的最后,秀英又唱起那首《孤味》:无眠的夜晚悲苦寂寥,越想将它饮尽却越走味,你没有心思何必一起对饮,还是那月亮懂我的心。她签了下那张十年前的离婚协议书,将所有人从枷锁中解绑,既然已经形成的伤害无法挽回,不如将一切交给岁月慢慢弥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