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授曾说:“生命是无法重来的历程,而教育是涵养生命的唯一可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师应该交给学生什么?我们倾注全部的爱,付出所有的情,但是孩子们最后究竟会收获到什么,这个值得我们深思。细想来,那些书本上的知识是文化的象征,是涵养的体现,教会学生这些固然重要,可是一个学生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呢?我想,评价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的高与低与习惯、技能和生活方式当是息息相关的。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习惯。 实验自诞生之初,就高度重视习惯养成问题。“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重要的理念之一。毫无疑问,“一生有用的东西”就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为深远的习惯。新教育以“推进每月一事”来落实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将可以培养的习惯变成具体的“每月一事”,这里的“教给”显然不是说教,因为既然是习惯,必然是一种实践与体验。然而在中学生中推行每月一事实属不易,多年积累的坏习惯如同顽疾,我们大力倡导,积极教育,而学生却反反复复,飘忽不定。在反复试行后我们发现,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们,说教的效果显然不如渗透,我们“不分场合”的强调习惯,时时刻刻的强调习惯,以身作则的强调习惯。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好的习惯如此,坏习惯更是这样。每月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好的习惯如此,坏习惯更是这样。每月一事,每月一主题,我们不说教,不唱高调,实实在在的落实进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生活、学习、考试习惯,小到说话、走路习惯,用实际行动将好习惯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让其在他们的生命里蔓延、生长、壮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