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入职不久的小教师,充满着对工作的一腔热忱,对工作的新鲜感,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崇拜感,每天上课活力满满,充满着干劲。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和一位工作3年多的年轻前辈聊天的时候,她说到“我刚毕业就是做了这份工作,每天和打了鸡血一样,上课想着法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着法的讲课,可是,现在变了,皮了,因为各种原因吧,也有可能是对这份工作没有了新鲜感…” 听她讲完这席话后,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就职的这所学校是乡镇中的一所初中,生源是县城拔高剩下的,这群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绩不好,大部分的家长外出打工,他们就成了留守儿童,我想这个因素也是他们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吧。

后来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上课越调皮的学生,反而越重情感,就是俗话说的吃软不吃硬,并且这些孩子的家长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外出打工,然后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在照看,当然,这就出现了隔辈儿非常亲,溺爱,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爷爷奶奶不会用现在的微信钉钉等高科技联络方式,和老师沟通,家长也打工没有时间。
但是,这部分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点:只要老师关注到他,或者明显的表示出来重视他,他也会明显的表现出自己已经改过自新,并且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
今天先写这么多,明天接着写。
非常感谢简书这个平台,可以把自己的感触写出来,同时可以得到一定的讨论,更是自己心路历程的一个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