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词解读系列古诗新读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09-21 08:25 被阅读0次

晚泊岳阳

宋代: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赏析

首联“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点染停舟的地点及周围的氛围。先用倒装句写出,因“系舟岳阳城下树”,才有“卧闻岳阳城里钟”的意境。诗人先以“岳阳城下树”做为定点,然后,才移动他的视点,从上下、左右把握舟系城外的佳景,写听觉的远闻、近闻,视觉的远观、近观,从左右远近俯仰的转向,描摹岳阳城外的月光水色,倾听城内的晚钟和水上的晚唱,这一切都显得洒脱,旷达,毫无贬途中的黯然神伤之情。诗人先从钟声写起,钟声唤起了诗人的遐想,他是在贬谪途中于城外闻城内的“钟声”,这“钟声”令诗人无法闲卧孤舟,那么诗笔就自然移到舟外江面上的天。    

颔联“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但月亮却是有情有义的,能及时而来,与诗人默然相对,为诗人排解贬谪夷陵的失意情怀。“空江明月”正是为写“失江路”做好了铺垫。诗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皎皎明月,面对“云水苍茫”的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和叹惋。 

继而颔联描绘月下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似乎看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提示诗人要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忽然水上传来舟子的渔歌,声音嘹亮悠远,这歌声与城里钟声又互相融合在一起,晚钟与晚唱,在浩渺江面上弥漫无际。 

结联的“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句,勾画了诗人被触动的心绪,当他蓦然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但是,由于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已经远逝了,岳阳城外的一切又归于宁静。诗人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诗人也以交错呼应之美,在实景的摹写中灵动地寄寓他旷达、孤寂的矛盾心境。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相关文章

  •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晚泊岳阳 宋代: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

  • 七绝•小酌•其四

    轻舟送远斜雨长, 小楫辗转久徜徉。 飞花飘絮短烛短, 一世迷离无霓裳。

  • 还忆当年梦里声

    夜阑星月弄清辉, 雨打芭蕉锁庭深。 阕阕笙歌听不尽, 还忆当年梦里声。

  • 风会记得花的香

    在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日子里,只愿撑一支长篙,小楫轻舟,像梦里更深处漫溯…...

  • 夏荷清圆

    吴门游子莫相忆,小楫轻舟,今向芙蓉浦。 水佩风裳怎忍去,且棹湖西花间住。 ————————————————————...

  • 远眺

    清风拂水柳丝长,细草轻舟带夕阳。 车马一声山外去,春云笑看卷舒扬。

  • 亲亲我的江南

    没有小桥流水的精巧 没有乌篷船夜半楫声的惆怅 矮矮的山丘,村庄边的池塘 还有或长或短的田垄 一头牛,一段古老的民谣...

  • 山坡羊•叹世

    手持长剑,岸边环顾,此时魍魉藏何处?只见寒江暮,水中雾。古今情恨云烟苦,小楫轻舟听一曲。生,也要经风雨;...

  • 2017-08-03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 长书短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wm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