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相信着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但有时就是过于相信了,从而忽略了那些目光所及之外东西的存在。
正因如此,所以每个人都是有偏见的。这种偏见导致我们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然而却自认为自己看到的已经是全部了。
因为这些所见即所得是我们下意识的行为,所以,要调动身体里的理性思维,才能打破这种局限性。
这种目光局限性的表现,也许就发生在小到家庭生活,大到世界观里,以不易被我们发现的形式出现在细微的思想夹缝里。
杏子与老公结婚四年,有个三岁的儿子,经历过爱情甜蜜期的滋养后,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慢慢地把自己的少女心研磨的粗粝不堪,自己那些文艺的小情怀也在尿不湿与奶渍中无处安放。
她感觉自己生儿育女孕育生命,双手在厨房各色的菜肴里浸上了岁月的痕迹,自己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
转头再看老公,似乎没怎么着就有了个跟他姓的大儿子,偶尔做个饭,感觉还是随便凑合了事儿。
争吵起来,老公也是不忿,诉说着自己也为这个家能更好做着努力。怎么能只说自己的功劳而把对方的都抹去了呢?
这时杏子突然想起一件事儿来,一个女友最近买房子加装修甚至忙碌,各种问题需要处理,而他老公恰好是对家里事儿什么都不操心型。
杏子问老公,感觉别人弄个房子这么麻烦,这么多状况,咱们当时操持这个事儿时感觉是一路通顺,什么都是很顺利的进行了呢。
老公答一句,那是因为所有的问题我都处理了,你根本不知道罢了,杏子突然无语。
家庭生活中,夫妻两人难免会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打口水仗。双方都感觉自己是委屈的,自己为家庭的付出另一方根本不放在眼里。
其实,有时候只是你仅能看见自己的付出,而看不见对方的承担罢了。生活在四面八方都展现出他最坦然的一面,如果有一面你竟无一丝压力,不是生活善待了你,只是有人默默扛下了而已。

工作中也是如此,我们都认为自己付出的比周围同事要多,却比自己实际得到的报酬要少。
所以在我们看来,并没有为团队做什么贡献的同事晋升评优时,心里便忿忿不平。认为自己的付出明明比他要多,如此劳心费时的为公司付出,为什么最后嘉奖的时候反而没有自己的份了?
肯定是领导的偏心,导致有些人不是名至实归。站在人性的暗面一想确实就是这样的,电视剧里不也有很多类似的剧情吗?
主角小姑娘初入职场兢兢业业,加班熬夜做方案,最后功劳都被身边那个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干的女二抢走,除了会溜须拍马就是给同事下套使绊,却能一路高升。
结局是终于佛祖开眼,菩萨显灵,主角光环瞬间降落,主角得以披荆斩棘,才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回望那个受委屈的自己,现在不就是那个还没有被镀上光芒的主角吗?
这样看来,活在故事里的不止是小孩子啊。
我们总埋怨孩子,怎么就是不能分清故事与生活呢?爱莎公主,奥特曼拯救者那只是故事呀。反观这些话用在我们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毫无违和感呢?

社会中的片面性也是如此,当我们偶尔从八卦新闻,娱乐明星的报道里抽身出来,拨开纸醉金迷的华丽包装看到那些真实世界的残酷。
那些为扑灭大火而葬身火海的英灵,那些为守护万家灯火而不眠不休的身影,那些缉毒路上被残害的傲骨,墓碑上苍白的冰冷是空缺了谁的名字...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们不会担心走在大路上会被人打晕拖走,不用担心一言不合便会有人拔枪开火...而我们却说,难道这个世界,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吗?
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日月星辰昼夜更替,一直一直就是这个样子。难到一切不都是与生俱来的吗?
我们没有看见的,潜意识中便会认为那根本不存在,我们没有感知到的,便不会去想是不是还有什么默默存在着。
我们看到的一切,其实只是一切中那么那么小的一部分,只是我们自认为是全部罢了。只要你想,便可以跳出思维的局限,理性的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