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是天下每个孩子的心愿。然而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少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生活在单亲家庭。
伴随着单亲家庭的诞生,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出现了自卑、孤独、缺乏安全感等一系列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单亲家庭的孩子所受的心理伤害,降到最低呢?
我们一起来看两个小故事。

孟母三迁
大家都知道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却很少有人知道,孟子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孟子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
从此,孟子和母亲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日子。小时候的孟子不仅聪明,而且十分淘气。孟子和母亲最开始住在坟地附近,他很快学会了“哭坟”。
于是,孟子的母亲便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谁知孟子又开始学着邻居屠户的样子,和别的小朋友玩“杀猪卖肉”的游戏。
最后,母亲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和先生学起了诗书礼仪。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而孟子也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儒。

画荻教子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鲜为人知的是,欧阳修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单亲妈妈。欧阳修的成就,同样离不开母亲默默的陪伴与付出。
欧阳修的父亲,是在他四岁的时候去世的。欧阳修父亲在世的时候,他的家境还是比较宽裕的。自从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
最后竟然到了“房屋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艰难的困境中生活,可想而知要面临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但是欧阳修的母亲意志非常坚定,她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将儿子养大成才。

孟子和欧阳修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得益于他们的母亲。这两个故事中的妈妈都十分伟大,不管日子多么难熬,她们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孩子左右。
如果给孟母和欧阳妈妈,来一句煽情的表扬,我认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简直是太贴切不过了。这句话就像“冬日情书”,始终温暖着这两对母子。
古人尚且有这样的魄力,今时今日的我们,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呢?

陪伴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很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总会把孩子推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亲子关系的疏离。“爸爸妈妈”留给孩子的感觉,只是冰冷的称呼。
甚至父母哪天真的有心想和孩子亲近,孩子也会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亲子陪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的。
陪伴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
从《孟母三迁》和《画荻教子》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孟子和欧阳修都比较独立和勇敢。这与他们母亲的陪伴,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且故事中的两位妈妈,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又给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她们性格中的顽强刚毅,又何尝没有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固然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缺少一些东西。但是,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伤痛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为自己的不幸买单。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管什么时候,都请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哪怕只是陪孩子吃一顿饭,或者陪孩子玩一会儿,他们都会感受到温暖的亲情。
陪伴孩子的时候,别忘了要专心一点。关掉你所有的电子设备,让温暖的亲子之情在你和孩子周围弥漫一会儿。这种无声的爱,也是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
好了,今天的育儿知识就分享到这里。爸爸妈妈们,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写”一封热情洋溢的“冬日情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