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黄帝内经学习笔记)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黄帝内经学习笔记)

作者: 骑牛过小桥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09:32 被阅读0次

3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本乎天者亲上(阳),本乎地者亲下(阴)”。

《黄帝内经》“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万物的之生长,由于天地阴阳之交感也。

天为阳,地为阴。万物包括云雨都是阴阳之气作用下的产物,都是天地之交的产物。

天地之间,地的阴中之阳气,因同气相求,阳气上为云。天的阳中之阴气,同气相求,降而变为雨。天地阴阳之气相交的核心为“云雨”的升降。

自然界的万物通过云雨的变化维持生命。云则雨,雨则云。无雨则无云,无云则无雨。

运用“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来解释这句话:

阴阳之中,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交感而生万物,也包括云雨;云为阳,雨为阴。云之阳来源于天之阳;雨之阴来源于地之阴。也就是“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通俗的话说就是阳在世间的大大当家是天,云是天这个大当家的一个属下。没有天就无所谓云,也就没有云的存在了。所以说云出天气,可以从某个方面可以理解为云是天的一个包含体。雨出地气,也是同样的理解。

地气上为云。地为阴,通过天阳之气的气化蒸腾,转化为气,升到天上变为云。也就是地气在阳化气的作用下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气为阳,但是在地之阴寒气流的阴成形作用下,凝炼而变为雨。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也许更简单些,大道至简嘛:

地气,天气,现在不管它是啥气,都是气这是对的吧!气相对雨来说是阳,这时天气就是阳中之阳了,地气就是阴中之阳了。这种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靠近了天阳,这时的表现形式为云;当这种气在下降的过程中靠近了地阴,这时的表现形式为雨。也就是“气上为云,气下为雨”。靠近地的时候变为雨,所以是“雨出地气”,因为地气,所以变为了雨;同样靠近天时变为了云,“云出天气”。

气在阴阳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事物:云雨。同气相求嘛。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属性。也说明了阴阳的一些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相关文章

  •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黄帝内经学习笔记)

    3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本乎天者亲上(阳),本乎地者亲下(阴)”。 《黄帝内经》“天地者,万物之上下...

  • 天地之气相交感

    天气(阳中之阴)主降,地气(阴中之阳)主升。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阴)出地气,云(阳)出天气。天地之气相交...

  • 2019-03-17

    今天读了一段《类经》,"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作者注解道:"六微旨大论曰:升已而降,降者谓...

  • 2018-09-2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因此阳不可能只升不降,阴也不会只降不升。...

  •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

    我们今天讲阴阳印象大论里的“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

  • 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地球诞生之时,周围便包覆了一层空气汪洋。就像太...

  • 2022每天读丁点书第41天

    《黄》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

  • 阴阳应象张景岳类经2-1卷诗释

    阴阳应象张景岳类经2-1卷诗释 题文诗: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云,天气下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气下降,...

  • 立春雨水

    用来煎发汗和补脾益气的药。 味咸,性平,无毒。 李时珍说:地气上升后成为云,天气使其下降便是雨,所以人出的汗,便以...

  • 地气为云,天气为雨《黄帝内经.素问》(5)

    第5章<阴阳应象大论>浅解 不深究学问,只探讨实用。浅读《黄帝内经》,惠及寻常日用。 黄帝说:阴阳是天地间的普遍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黄帝内经学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bi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