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目标:找到一种观察颜色的有效方式,用彩铅塑造出较为真实的静物质感。
预期结果:了解如何观察颜色,梳理出观察颜色的规律,塑造出静物的光滑质感。
练习结果:基本掌握用彩铅塑造物体体积和透明质感的方法,但铺色不够均匀,导致光滑质感未能完全呈现。但对颜色的先后层次铺色有了基本了解。
画前思考:
- 构图:画面为4:3。 找到原图大的几何关系后,用短直线对其转折处进行概括。
- 勾线:大红色(321号辉柏嘉),轻轻勾水果外形,(彩铅上色前,先在纸上试一下色)。黄绿色(370),勾柄部。枝丫衔接处用红色(321)衔接。
- 单色稿和体积塑造:素描关系(先)+色彩关系(后)。赭石(378)塑造素描关系,分出车厘子的亮,暗,灰部颜色。
绘画步骤:

发现问题:
- 在用彩铅勾物体外轮廓的时候,下笔力度稍重,导致第一遍铺色时叠了很多层才遮住勾线轮廓。
- 对红辉的特性了解不够,导致在铺色的时候刚开始力度太小,暗部颜色要重复叠多次,效率很低。
- 有些部分颜色因为反复叠加,导致画面不透气 or 叠不上色 or 纸面打滑。
解决方案:
- 用彩铅勾轮廓时,用力要轻,或直接铺色。这样出来的颜色会更自然。
- 先在相同质感的纸上先试一下色,掌握了上色力度和深浅后,再在原稿上色。
- 一方面可能是上色力度没掌握好,另一方面可能是重色铺多次后再叠淡色不太容易显色。尝试结合霹雳马等其他品牌更软的铅笔叠色。
小结:
- 在第一遍铺色时,主要是为了表达物体的体积感和素描关系。所以,选择颜色时要尽量偏中性的颜色(既不冷也不暖)。
- 第二遍上色时,要选择与第一遍颜色较为接近的色彩,之后颜色层层加深靠近固有色,目的是通过叠色把物体的色彩做得更为丰富。
- 除了固有色外,还要考虑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这样塑造出的物体颜色更加写实。
下一步练习目标:
- 选一张素材,分析物体的固有色,及环境色影响。
- 分析物体的素描颜色关系,找到其(亮,灰,暗)关系面。
- 梳理出物体的色彩关系,为物体进行逐步叠加上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