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壬辰)我偶然依情绪所诱去书写,发现具有特殊的美感,自名为“荡笔”。节奏更強调,而且对出锋更强调,形成的抒情味与妙曼如舞之姿,别有一番情趣。便用此法认真创作了谢惠连的《雪赋》。
我曾在论述书法时提出一个观点,中国汉字从创造之始即与艺术无十分清晰的界线,因而形成象行文字。汉字书写早在发展至晋代便已成熟为独立的艺术,是世界艺术一支奇葩。因为有四点支撑,一,在晋代中国书法诸体皆备;二,有名家领军;三,有专门书法评论;四,有大批欣赏者和收藏者。而百年前康有为等在国外报刊刋发文章,力主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並未引起多大波澜。这只是中国羸弱的躯体发出微弱的呼号。彼时距晋王羲之相距一千四百余年矣。
即是艺术必须追求迥然不同的个体差异。而晋唐时期正值无意识"立标″之际,其如楷书之颜柳欧之巅,却离百花齐放还较遥远。至宋,在书法进程和书法生态的大趋势下,书法家的创作才更追求抒情与个性。这一走势一直在延续,直至流派蜂拥。
说这些只为自己的这种尝试性书写找些“借口”。不自信?嘻嘻。
这种写法还写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 长沙》。以后便不再写了。现在都对标国展,一 “脉” 相袭。我可能觉得自己的那"混作”太不入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