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干销售工作,常年在外。孩子不过半岁,就天南海北飞来飞去,无奈断了母乳,含泪对我说,本来想母乳喂养孩子至少到一岁。之后的一年,孩子交给老人和保姆,她继续在职场拼杀,越来越忙,每一次工作的进步,都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分离,也加剧着无法承担家庭责任的愧疚,工作和孩子之间,她进退两难。
这位朋友自小父母离异,缺乏母爱,她内心里一直憎恨自己的妈妈,不想成为和妈妈一样抛弃孩子的人。终于在一次长达两个月的出差后,孩子缠着保姆,怎么也不开口叫她一声妈,她狠狠心,决定牺牲工作和前途,回归家庭。
孩子,是母性的归宿,也是母性的软肋。她备好了一副抗造的身板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可与想象中的相夫教子完全不同,机械无趣多过于温馨甜蜜。和孩子的吃喝拉撒作斗争中逐渐奔溃涣散;逐渐觉得丈夫和家人不够包容,帮不上忙还总找茬;午夜梦回,常常在黑暗中辗转忧心自己的未来。
深陷焦虑和慌张,她逐渐看不清自己的角色,被随时袭来的深深的无助抽空。所有的不甘心不情愿,都在不觉间化成了一股股的吝气,让家人不敢靠近,给孩子的也是布满瑕疵的母爱。
当初心甘情愿的选择,没有带给她一丝的愉悦,做一个完美妈妈的心愿也沦为了对自己的嘲讽。
全职并不代表全心全意,如果不能协调“自身”和“妈妈”两个角色的关系,回家做全职的感觉未必会比上班好,孩子也得不到高质量的陪伴。
有一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问她:妈妈,你喜欢做什么事情?
她不解:没什么特别喜欢的。
孩子说:那怎么办?老师说,爸爸妈妈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偶像。我要知道我的偶像喜欢做什么事,理想是什么。
她突然明白了,这才是一直以来感觉空虚无奈的根源,除了陪伴和教育孩子,她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让自己和孩子引以为傲的成就。她打起精神,回到熟悉的圈子和热爱的岗位,依然生龙活虎,一如之前打了鸡血的自己。闲暇时间,全心全心陪伴孩子和家庭。
一进一退之间,她找到了最好的平衡方式,也悟出了一条重要的道理。
牺牲我,成就你,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的爱。
无条件为孩子牺牲,并不能全方位保证孩子受到呵护。一个乐活的母亲,才能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示范。
韩国金彗星博士,将自己的六个孩子培养了成了不同行业的顶尖人才,她自己也在学术领域里获得非凡的成就。做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和骄傲,努力去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仅仅是照顾者。
如果,孩子的到来是不是为了丰富父母的人生,被剥夺追求理想的幸福的我们是否会真的主动接受牺牲者的角色?
甘心牺牲自己,于己于人,都不见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孩子大概会感激我们的养育之恩,但这样的感激里,少了几分尊重和自豪。
做自己和做妈妈,从来都不该是一道选择题。摆脱好母亲情结,享受着做自己的快乐,也把快乐传播给孩子。相互陪伴,互相扶持,这才是真正的爱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