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二)——新东方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更离不开创始人的探索、奋斗与坚持……
从本章开始,我将陆续为大家介绍新东方、学而思、学大、精锐、高途等头部企业的发展史以及领导这些企业的人——俞敏洪、张邦鑫……
俞敏洪在上课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这些传奇的领军人物,企业想做大做强,是非常困难的。
199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十多年,诸多弄潮儿凭借浪潮鲤鱼跳龙门,彻底改变了人生。
也就在这一年,新东方应运而生。
新东方留学
从北大校园内补课,到被逐出学校,再去东方大学授课,最后延用其品牌改名“新东方”,自立门户,俞敏洪仅仅用了几年时间。
“吾辈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俞敏洪是有大志向的人!他没有畏惧,自己找学生补课;没有妥协,放弃北大教书的机会;没有安逸,另起炉灶创立新东方。
20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国内较为落后的生产力和美国巨大的影响力,大批中国学生希望出国留学深造。
彼时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并不很富裕,不能承受高昂的出国费用,于是勤奋刻苦的大学生努力准备托福、GRE、或GMAT。希望通过考高分获取奖学金顺利留学。
这样的时代背景给了俞敏洪巨大的机会。
据俞敏洪自己回忆,“培养学生得高分是我们的重要教学目标,而得高分的学生可以影响另一批学生继续来到新东方学习,于是我要求老师必须把课程打造成精品课,必须把课备得滚瓜烂熟。而且,备一堂课上一堂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一个老师要讲十次课的话,它必须从第一次课到第十次课都备得非常完整,过关后才能走进教室讲课”。
早期,新东方在对教师的培训上下足了功夫。
当时,很多学生GRE能考到满分,高水平的教学互动使得新东方逐渐成为了中国出国考试培训领域的第一品牌。一年以后,新东方在中国市场几乎一家独大了,其他培训托福、GRE、GMAT的机构几乎全部关门。
当然,新东方最吸引年轻人的不仅是他独特的品牌效应,还有人文关怀和励志奋斗的精神。
俞敏洪本人就非常励志,高考考了三年才考上北大,期间得了肺结核休学一年,医院里读了300本书,出国不断被拒签,最后创立新东方。
新东方创办几年后,名气越来越大。除了北京,还有上海、广州、西安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一到周末就跑到北京上课,然后再赶回学校。当时不像现在,有如家、七天、汉庭这些快捷酒店,俞敏洪便找了妙峰山废弃的两栋楼给学生们住宿,整个宿舍楼里没有厕所,只能在外面修一个,相当于农村的简易旱厕,没有隔板,很臭,学生为了上课一直扛了下来。
1993、1994年,空调在中国属于稀罕货,400人上课的大教室,没有空调。俞敏洪上课只能上身背心,下身短裤,课一上完,浑身都滴着水。后来找人去制冰厂拉冰块降温,此举对偌大的教室没有用,但却暖了学生们的心,他们学得更努力了。
另外,当时的北京供电不足,经常停电,煤油灯也不顶用。于是老师们给学生发蜡烛,教室一停电,学生们就会齐刷刷地把蜡烛点上,几百根蜡烛同时点燃,非常神圣,美妙。
蜡烛课堂
俞敏洪也因为教学,有十年除夕夜是和学生们一起过的,早期新东方的人文关怀和奋斗精神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是我认为的新东方发展的第一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