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有人走的路》上看到一段话:“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我不能直接面对痛苦,我在幻想痛苦是不存在或者会自动消失的,在逃避着痛苦。我很害怕,真的。姨妈总是鸵鸟思维,觉得没什么问题。我不能指望他们,如果他们真的可靠,我的心理状态就不会变成如今这样了。这真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心慌得厉害。是陪伴和关怀缺失的缘故。而且记忆力明显消退,刚过去的日子根本没有印象,这是心理在保护着我,起码不会太痛苦。
我觉得这近乎无解啊?因为对姨妈、父母都有反感,从亲人这里得不到慰藉。(要是能得到慰藉也不至于到今天这一步了)我确定吗,我能对这样的判断负责吗?恐怕不能,我的心灵彻底封闭了。
回顾了一下万老师的文章《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科学思维的特点就是它的说法是可以检验的。哪怕是未来对这个说法进行了否定,那也是用实验的方法去否定,注重过程,注重检验。而宗教或者哲学里的说法是不是正确的,真的弄不清楚。
这篇文章提到,人怎样从失败中进步呢?前提是你必须获得了准确的反馈。但事实上人们很难从失败中进步,原因很简单,从我身上即可以看到。我们通常所说的失败,对一个人的打击太大了,以至于他根本无心和无力得到反馈。我个人的经历进一步佐证了文章的结论是对的,一个人自己的失败经历,对于他未来的成功毫无帮助。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说,不是的,我从一个比较大的失败中获得了很多进步,但这样的个例也许值得研究何以特殊,但并不影响结论。(哇我的思维清晰了好多,思维清晰的感觉太好了)
那么怎么获得反馈呢?要么你从一些非常小的失败中获得反馈(不会被各种负面情绪和思维定势影响理智),要么观察别人的失败,别人做的不到位的事情。
还有一个结论值得一提,这个吴老师也讲过,也就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给他很多信心,更有可能继续成功。
其实接下来的写作,理念也可以贴近这两个真实结论,一个是分析别人做的不到位的事情,一个是分享自己的成功。
今天就写两个。自己把手机输入法的背景图换成了李沁,美多了。如果能娶到这样知书达礼有气度(当然也很好看)的女孩子,那真是我一辈子的福气。
想起一部很棒的电影,《网络谜踪》里的女主,她在母亲疾病过失以后内心变得封闭起来,不能真心地与他人交往,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孤寂和惆怅中,我觉得从中看到了真实的自己,那极度封闭的内心。现实固然令人痛苦,但也只有从现实中,人才能真正获得疗愈。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我感觉自己一定能成为作家的。我有写作的才能,也享受写作过程中带来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