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619802/66f0476e74d15f61.jpg)
我有个书架,堆满了书,多数都是名著。上学时我没有买过书,因为家贫,后来上班自己赚钱的时候就喜欢泡书店买书。还记得买书的心情,激动而兴奋,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每本书的第一页,我都会写上购书的日期和地点,每本书都仔细读过,然后小心翼翼地存放起来。上次跟朋友聊天说到自己有看书的爱好,朋友问我最喜欢什么书,我说看过很多,却仿佛不记得书中的内容,当他侃侃而谈书中的内容时,我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这些年,我看的书都被狗吃了,什么都不记得。
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写不好文,只看,不记,看多少名著都是白看。《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主要讲了怎么把一本书变成自己的知识库,正好解我当前之急。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19802/889e03943b4f7828.jpg)
以前买书,到书店随意看,书封上推荐语打动我心,毫不犹豫收入囊中,名著不用说,只要标上了中外名著的字样,管他好与不好,先买再说。累积了很多却丝毫没用处的书,似乎只是占了家里的位置。那要怎么样才能买到有用的书呢?
记下某一个时刻的感悟,或者别人的文章里提到的书名、作者,根据索引去搜索有关于这些的书,进行甄选,豆瓣是很实用的甄选APP,搜到书名,查看作者简介,内容简介,长评短评,确定这本书是否值得购买。自己列一个书单,标记书名、作者、出版社,之前我是从不看出版社,以为知道书名和作者就够了,现在看完这本书才知道每个出版社的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外国名著中的翻译,都有可能影响你看书的质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19802/3347d44c00a5e7a5.jpg)
读书需要边读边记笔记,才能进行整本书的知识总和。
是不是会觉得记笔记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其实现在有手机是很方便的。如果你是手机电子书看书,直接截屏保存,很多APP有直接可以做笔记的功能;如果是实体书,用笔勾画比较好,看到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来,关于笔记怎么记,看个人爱好,直线画圈都行。
不嫌麻烦的,完全可以再准备个笔记本,把自己觉得重点的地方再手写一遍。摘抄和自己的感悟用符号标记,是因为我回头去看以前写的笔记,分不清哪些是书上的,哪些是自己写的。这个方法对我来说是很实用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19802/ab0acce57ee51ad3.jpg)
之前听课程,有个老师说过写作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当你要写某个东西的时候,有素材可提,而这里的记笔记,就是分门别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当我们累积到一定程度,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书的价值是通过时间体现的。
读书的简单技巧
从近两年流行的自媒体来看,选择对于自己有用的订阅号关注,看完有收获的文章记得总结记录,把别人的观点转变成自己的。订阅号几乎是天天更文,每天会有新鲜事情发生,有很多新奇的观点,都是值得学习的。
多看名著,时刻放枕边。名著能流传下来,不管好坏,都是有可取之处,能够反应当时社会的环境与发展情况,作者的词语表达,比起不入流的作品来说,优势自然显露。
读后感从摘抄开始。读到有感触的句子时,摘抄下来,再附上自己当时的感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多记,潜移默化会让你的表达更清晰。
看书可以分有效阅读和消遣阅读,你持什么态度注定你用什么方式读书。
人傻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使人明智。找对读书的方式,比阅百万本书更有效。成为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所用,这才是一条正确的读书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