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行影
2019.3.11.清晨
![](https://img.haomeiwen.com/i4418017/92edb3e6188cdb45.jpg)
1. 余生两大目标,养育女儿,成为自己。
此生已到了中年阶段。前半生,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大起大落的。虽算不上富贵加身,但也未至穷困潦倒。衣食住行基本无忧。身体健康。有家庭。有收入。亲人都安好。只要身体健康,有吃有住,如此,我也觉得幸福,知足。我对生活是充满感激的。无论遇到什么,心态是感恩的,所以也就少了许多暴戾,多了许多平和。
也有几个可以商量遇事可出谋划策的朋友,所谓该有的都有了。虽然谈不上功成名就,也自有平凡之人的幸福和喜乐。
余生,两大目标,把女儿培养成为她自己。至少能够独善其身,如果可以达济天下那是再好不过。
希望她健健康康的,没有其余要求了。
第二个目标就是成为自己。可以用自己的喜好养活自己。有自己的一片精神家园……
2.面对现实
两点多醒来上厕所,而后一直清醒着。
室友一直在看抖音,原本我也是没有睡意,但听见那样的喧哗还是不禁从心底升起一股不耐烦,一阵牢骚满腹。
他责怪我道,说是我把他吵醒的。我那是上厕所,名正言顺。
交谈就这样嘎然而止。
我住在宿舍。和他是同居关系。除了女儿,我和他几乎没有瓜葛。我们各自独立。
他也是安静的脾性。只是生活习惯上的截然,我们都不想迎合彼此。相对,他更为随意一些。
我是喜欢安静的。特别是独处的时候。如若被外界打扰就特别难受。
身为人妻和人母后,极难再享受一个人的清净时光了。
偶尔的亲密我会感到温暖,幸福。太过密集了,我就会感到窒息。时常想要逃离。
人,最终爱的只是自己。我们也只能成为自己。也只有先成为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和他人相处。
所有的缺失和不美好都源于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与外界是无关的。除非本身感到缺失而引起的在意罢了。
我想起和自己亲密相处的父母,朋友,孩子及伴侣。有过温暖也有过窒息。
3.想成为像母亲那般专注于一件事的人。
母亲是位非常有耐心,脾气十分温和的女性。她是位做事让人放心的人。可以长久地沉浸于一件事而不受环境影响。她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
她是成功的。也是充实的。虽则有些单调,其实深入一件事也是其乐无穷。我从她身上望见了那种专注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魅力无以复加。
你是一个怎样的人,都会从你的身上体现出来。
母亲退休后,过了一阵子百无聊赖的生活。原本我们出于好心让她安享晚年。她却叫苦连迭。整天无所事事,处于非常萎靡不振的状态。后来尊重她的决定让她去附近工厂帮忙,从此从早贪黑,周而复始。
让人意外的是她却精神抖擞。我们的担心也就烟消云散。
忙碌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她沉浸其中感到了充实。我从她身上感到了何为专注。她心无杂念,一心一意,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而我和她相比,简直风马牛不相及。我这是消遣。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永远保持在最舒适的状态。
这一生一晃,大半辈子就要过去了。一直呆在自己想要的舒适的状态。拿不出世俗认可的功成名就。
长这么大,没有遇到一个真正喜欢的异性。要是有,也没有达到久处不厌的状态。
我的室友,至少不讨厌,远未到欣赏。
我身上有很多缺点,对于自己之外的别人总是觉得感到了干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