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个18级本科的师妹在微信上称赞我民歌唱得好,突如其来的一条消息让我受宠若惊。
我:谢谢夸奖,你以后也可以的,好好学民歌,你会有很多收获。
她:但我以前是学美声的。
我:没事吖,我以前也是学美声的。
一段对话突然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回忆。遥想初入音乐的那时,我也是一个对美声极其爱好的人。《我像雪花天上来》、《生命的星》等一些歌曲让一起艺考的同学和老师记住了我,它们仿佛成了我的标签。艺考那年高中举办元旦文艺汇演,我演唱了一首《父亲》,也是惊艳到了全校师生,那时候我爸爸和妈妈都在台下,他们也为我感到自豪。
我曾经很想考演唱专业,可是由于艺考很多学校有硬性的身高要求,都让我练试的机会都没有,我很难受。
到了本科,我被音乐学专业录取,几乎从此与美声告别了。刚开学那段时间,我还带着我的谱子偶尔去琴房喊上两句,后来发现与专业没有什么关系,时间一长就没有继续唱了,取而代之的是埋头投入音乐学的学习。
对于一个喜爱唱歌的人来说,不让其唱歌是极其痛苦的。天天跟些枯燥的文字研究打交道,久而久之都会厌倦,生活仿佛如同死灰。
直到遇到了《中国经典民歌赏析》课程,才让我一下子活了过来,我把我对演唱的全部热爱都投入到了民歌的演唱和学习中。天天泡在琴房,手机里随时有学习的音频,日复一日。每次民歌课我都会起来回课,那种回课是一种等待了一星期迫不及待的回课。我想唱,不管唱得好与坏,老师都会对我的演唱进行一番指导,这与演唱小课尽管不同,但让我在一年的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的成长。一年的课程,我们学习了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民歌,每一个我都能拿下来,在同学们眼里我就是一个移动的民歌播放器,他们不会的时候就会问:孙丰,那个民歌开头怎么唱来着,给我们唱一下。每次回有难度、绕一点的民歌都没人起来,他们都会说孙丰会唱。我很高兴在民歌里能有如此多的收获和认同。期末考核,老师见我回课次数很多,于是给了我免考的资格。
学民歌那会,有一首湖南的山歌,名叫《郎在外间打山歌》。这是一首很抒情的山歌,由于衬腔很复杂而不易演唱,那段时间这首歌的学习可以说是比写日更还头疼。很多同学学了几个星期都不太会,我只用了一个星期便顺下来了。回想起来,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学的这首歌,可能就是晚上睡觉听音频听会的吧。这首歌最开始就是在课上唱过,后来系里搞迎新给新生们唱过,考研复试的时候也是唱得这首歌,跟李月红老师师门见面也唱了。李老师初次与我见面,见我说话轻声细语,但考试唱的民歌高亢嘹亮一点也不含糊,一下子被惊艳到了,连评委都问我是不是演唱专业过来的。就这样一首歌让本科的师生们记住了我,让研究生同门的师生记住了我,它于我的意义仿佛就是我的成名曲。所以,我很喜欢它,同时我感谢它也感谢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
《郎在外间打山歌》曲谱本科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戏曲音乐概论》,主要还是以京剧为主。很欢快的课堂,我们在唱与欣赏中学习了京剧的各种板式和行腔。除此以外,用的同学自学了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剧种,有如豫剧《朝阳沟》、粤剧《帝女花》、吕剧《盼发财》等。我与我的小伙伴学了我们湖北最有名的黄梅戏《天仙配》之“路遇-互表身世”,同时我还学习了《我站在城楼观山景》、《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沙家浜》之“智斗”、《智取威虎山》之“自己的队伍到面前”等一些经典的唱段。民歌停止了,戏曲又进入了我的兴趣之内。
广西艺术学院14音乐学戏曲考试:粤剧《帝女花》之“香夭”选段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传统音乐的热爱是愈来愈深。本科三年级我们又开始了《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的学习,我发现我真是见一个爱一个,这个阶段主要学习了京韵大鼓和西河大鼓,那首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和西河大鼓《玲珑塔》可以说被我唱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寝室唱,教室唱,琴房唱;吃饭也唱,散步也唱,洗澡也唱,我就是这么一路唱着,永远也不觉得累,总是乐在其中。毕业论文选了一个我们当地的曲艺音乐品种——湖北大鼓,那首先也是学唱,跟艺人唱,跟老百姓唱,自己家乡的东西更是爱不释手。今年刚完了实践周,我又一次幸运的学到了北方曲艺音乐曲种——单弦岔曲,跟随王红艳和马小祥老师学习了《春景》和《风雨归舟》,真是太过瘾了,我是第一次能在有现场伴奏的情况下去唱曲艺,十分珍惜。在陈爽老师的曲艺课上,又学了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河南坠子《十个大鸡子儿》、山东琴书《梁祝下山》、四川金钱板《秀才过沟》,最近我还在自学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和单弦《一盆饭》,自发的感觉学得越来越多,对传统音乐涉猎越来越广了。
或许你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如此爱唱的音乐理论学习者(我也至今没遇见),但我就是一直用这样的方式坚守着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老师说传统的东西有很多东西是笔头代替不了的,写不清楚那就唱吧,会唱了很多东西就能体会到了,不管是词曲的文化内涵,或是腔体的婉转复杂,我想习唱都可以体现出来,我就是这样一个以唱代学的音乐理论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