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已成为千古名句,对国家,对集团,对个人都有其永恒的真理性。春秋初年,郑武公去世后,太子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但他的地位却受到生母和胞弟的威胁。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偏爱郑庄公的胞弟共叔段,要求郑庄公把制邑封给共叔段,制邑是军事要塞,郑庄公没有同意,武姜又替共叔段要求易守难攻的京城,郑庄公答应了。
共叔段一到京城,就加高加宽城墙。郑国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对郑庄公说:“各种等级都邑城墙的高度,先王都立有规定。如今共叔段不按规定修城墙,您应及时组织他,以免后果难以收拾。”
郑庄公说:“我母亲希望这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共叔段看哥哥没有对自己采取限制措施,便更加放肆起来,下令让西部、北部的军队听命于自己,并私自接受了周围的城邑来作为自己的封地。公子吕对郑庄公说:“应及早下手制止他,否则周围的战略要地都会慢慢被他掌握!”郑庄公还是不紧不慢地说:“用不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对君不义,对兄不亲,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做多了,即使占据再多的地方,也会自取灭亡。”
共叔段看到哥哥没有其他动静,更加放手聚集粮草,聚敛钱财,扩充部队,准备攻打郑庄公。共叔段治下的百姓对此充满十分不满,纷纷跑到郑庄公的地盘上。
这时,郑庄公说:“时机到了!”他派人探听到共叔段起兵的日期后,派公子吕率领两百辆战车攻打共叔段,共叔段只好逃亡。
寓意:“天气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论断,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尽管现代文明已远远超越了古代文明,但对现代人来说,要建设国家,保卫国家,人心向背仍是决定性的因素。
— 献给习主席,草明月夜忆舍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