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的书籍我在哲学家咖啡厅里有了解过,这本书我也是觉得非常好的。
在我看来人无非第一是先让自己幸福起来,身边的人幸福起来,然后再去看更远的地方,需要不需要帮助其他人一起幸福!
看看哲学家怎么思考的,罗素寿命很长,所以是离我没比较近的一个哲学家!他活了98岁,1970年去世的…
幸福之路演讲摘录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应该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他是一个大数学家、大逻辑学家,一个和平主义政治运动家,同时又是一个情场的高手。他一共结婚4次,有名有姓的、重要的女朋友有12个,没名没姓的、不重要的女朋友,不少传记专家认为有100个左右。罗素的生活,可以说是异常丰富多彩。
罗素这个人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多元化。他既可以写像《数学原理》这样非常难懂的、专业的学术书籍,但同时他也会写鸡汤式的著作。罗素是一个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写的《西方哲学史》因为文笔优美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至少就说明了罗素是一个大众哲学读物的写作高手。在这方面,罗素和很多职业哲学家是不一样的,因为很多职业哲学家只能给同行写东西。《幸福之路》就是他写的这些通俗小册子当中的一本。
那我为什么要向中国的读者推荐这样一本有些年头的老书呢?罗素这本书的题目听上去非常鸡汤——《幸福之路》。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本书和一般的鸡汤并不完全一样。罗素这本书的好处是什么呢?它对于现代人碰到的一些心理疾病,比如说烦闷,比如说相互嫉妒,比如说996过劳死,都有非常勇敢地触及。
所以,他所说的都市生活,虽然是以他那个时代的西方世界的白领或者是蓝领的生活为模板,但是对于整个工业化时代各国的工人和白领来说,我觉得都有普遍的借鉴意义,这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
这本书值得推荐的另外一点,就是罗素这本书的观点相对来说是比较中庸的。一讲到社会弊病带给我们个体的一些心理上的疾病的时候,就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咱们要改变这个社会的结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我们要完全顺从于它,要把所有的吃亏当成是福。这两种态度,一种是完全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另外一种是消极遁世的,或者是逆来顺受的心态,都不是罗素所主张的。罗素主张的是某种中道,或者是中庸之道。
这本书的构架是相当清楚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我们为何不幸福,或者说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部分就是如何幸福起来,怎么样变得幸福。其实这两个部分之间也有关联——只要你把自己之所以不幸福的原因全部找准了、找对了,然后对症下药,你十有八九就能变得幸福起来了。
不幸福的原因:累、烦、怕、比
幸福之路:兴致、爱情、工作
网友评论